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被迫转移,开始了长征。作为红军干部团的军事教员,闫捷三随红一方面军经过半年的苦战和艰难跋涉,到达遵义。
1935年3月3日,上级通知他到红军总政治部驻地﹣﹣遵义老城天主教堂参加会议,传达中央遵义会议精神。
到达会场时,人已坐满,闫捷三就挤在最后一排。闫捷三发现李德也与他坐在同一排,他目光呆滞,面无表情。
当时他想,李德可是了不起的人物呀!不仅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军事专家,还曾是中央最高军事"三人团"成员之一,怎么也坐在最后一排呢?
联想到五次反"围剿"以来的一些情况,闫捷三隐约感到中央肯定有什么重大的决策要出台。
不一会儿,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有说有笑地走进了会场,全体与会同志报以热烈的掌声。宣布开会后,毛主席开始讲话。
他开宗明义地说:中央苏区已经失守,现在我们跑到了遵义,一路上损失不小,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王明指挥路线的错误。
毛主席风趣地把五次反"围剿"中红军与国民党军采取的战略战术比喻成"叫花子与龙王比宝"。他说:叫花子比不过龙王呀!
我们穷人要有穷人的办法,不能和有钱的人这么比。根据地步步缩小,红军节节败退,最后只好突围。
说是突围,实际上是逃跑啊!丧家失地,仓皇西逃。中央苏区失守后,红军不得不撤离,
但采取的是逃跑主义,而且是搬家式的,把所有的坛坛罐罐都背上了,部队想走又走不动,损失惨重啊!
这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造成的,这是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闫捷三感到,毛主席的话铿锵有力,句句说在大家的心坎上,博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毛主席接着说:至于第二个原因,是组织路线、干部路线的错误。不按实际情况指挥作战,搞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强制命令干部打堡垒战、正规战,一旦失败就撤职查办,甚至杀头,这是最严重的错误。
讲到这里,毛主席的情绪非常激动,他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作对比,讲了很多推心置腹的话,一些受到迫害被撤职的干部当时就流下了热泪。
随后,毛主席在会上宣布,大家推荐我和王稼祥、周恩来同志来指挥部队,全场掌声响起。
李德
毛主席还说,我们的部队更精干、更坚强,我们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我们准备转战几个月,调动敌人,建立新的根据地。会场内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主席在最后的结束语中诙谐地告诫大家:不要过分迷信吃过洋面包的洋大人,这句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许多人还特意回过头来看李德的表情。李德听不懂汉语,莫名其妙地问旁边的翻译,翻译笑而不答,他只好悻悻作罢。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一点,对于这些经历过反"围剿",经历过长征的人来说,感受尤为深刻。这段历史,他们永远也不能忘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