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西林3月26日电 (付华周)3月25日,广西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百色市西林县召开。会议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水利厅联合主办,旨在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推动广西大水面生态渔业实现新跨越。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财政厅等区直单位代表,14个设区市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负责人,以及30余家区内外企业代表,共计140余人参加会议,共商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水面生态渔业不仅是渔业生产活动,更是以增殖渔业、健康生态养殖和休闲活动为核心的科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24年,广西大水面渔业面积98.7万亩,水产品产量22.7万吨,约占淡水养殖产量16%。据初步统计,全区开发利用水库等大水面发展生态渔业的生产经营主体有424家,其中1000亩以上的个体有68家,分布在14个设区市。
会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加快推动全区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域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的协调推进作发言。来自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学者围绕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等建言献策。百色市分享了该市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经验做法。西林县介绍了“一鱼五链”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会议指出,要践行大食物观,夯实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抓手;通过增殖滤食性鱼类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生态文明建设画卷的有效途径;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渔民增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提供高品质生态水产品的创新路径,保障食品安全。
会议强调,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需要把握好“开发与利用统筹兼顾、规范与创新齐抓并进、增产与增收双向发力”三项要求,要细化资源规划,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技术创新,拓展融合路径,优化管理机制,力争“十五五”末在全区建成100个大水面生态渔业试点基地,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大水面渔业发展道路。
会上进行了全区大水面生态渔业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6个,投资额达3.3亿元。其中,西林县人民政府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签署大水面生态鱼品牌建设合作协议。南宁、河池、贵港、贺州等市与来自广东、浙江等地参会企业开展了招商对接洽谈活动,共同探索合作新路径。
会后,与会人员参加了全区大水面增殖放流活动(西林·万峰湖),投放鱼苗50余万尾,以实际行动助力广西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