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果成功南迁,南京六部能继续管理天下吗?
有博主说不能,主要就是南京六部官员空缺太多,管辖范围也只有南直隶附近!
崇祯
这个淮下书生不太认可。
首先,南京作为留都,保留了一套与北京相同的行政机构,其目的之一,就是为北京提供了一个备选的政治中心。毕竟“天子守国门”虽然能震慑北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一旦北京出了问题,南京的政府班子可以迅速接管扩充,帮助皇帝稳定局势、渡过难关。
明故宫
人家南京六部存在的目的就是备份的,你跟我讨论不可行?
其次,明英宗正式且最终确定北京为国都之后,南京六部功能自然是赶不上北京六部,这不用说了!但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还是有作用的。
你比如南京周边为明朝财赋重地,南京户部需要征收南直隶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税收,其范围涵盖江南、江淮等地,也就是相当于今天安徽、江苏、上海的总和。
南直隶
除了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等地区的赋税盐税,都由南直隶收取。这些地区放到今天,也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因此,这里的税收,几乎占了明帝国的一半还多,可见其富庶程度。
同时南京户部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及全国有关户籍、里甲、徭役等情况的黄册的收藏和管理。南京户部侍郎也因此经常兼任总理粮储。
所谓有枪才是草头王,但你先得有钱粮,有了钱粮才能有枪。因此,南京户部的权力其实非常大,与北京户部的实力相当,并不是所谓只能管理一个省的plus部门。
明军
再说说南京兵部,南京兵部直接控制周边地区的49个卫,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即便减去空额,当时南方的军队少说有十万,再加上南京户部掌握天下一半税收,再次招募扩充兵马问题不大。
另外,崇祯相比南明那些帝王更有号召力,也能号召分散在各地的地方军阀来勤王。
毕竟生死存亡之际,民族大义在前,即便一生都在反明的张献忠,即便满清积极拉拢的张献忠,在生命最后时刻,也尽杀妻妾儿子,毅然北上抗清了,最后还留下忠于大明、两蹶名王的李定国,这些人在满清入关之际,都能成为统战对象。
李定国
有人肯定还会说,你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只能管理南方,辐射不到北方,所以不能继续管理整个天下。
这不废话吗?我都迁都了,说明北方已经沦陷了,那肯定是先管理好自己还能掌握的基本盘,再谈收复失地。
而且这个时候属于战时,战时肯定不能和平常一样。你比如礼部、刑部和工部,这时候不能发挥全部功能也不相干,等局势稳定了,可以慢慢恢复。
至于吏部,崇祯既然能够成功南迁,肯定不是一个光杆司令跑过来,肯定会带着一帮官员一起跑过来,再加上南京原来的官员,你还怕吏部没法恢复吗?毕竟南京六部建制都在,慢慢来呗!
南明
这就好比你有一大一小两所房子,你常年住在精装修的大房子,小房子是毛坯房暂时没住人。现在你做生意失败,拉了一屁股饥荒,于是大房子被拿去还饥荒了。于是你不得不搬到小房子里,你能说小房子因为是毛坯房,功能不健全,所以不能住人吗?特殊时刻你就先凑合住下,先稳住基本盘,装修可以慢慢来!
因此,在北方沦陷,国家处于战火之中时,只要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发挥好作用,恢复整个六部的功能,问题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自缢后,南明可以迅速建立。
当然了,南明没有抵抗住满清主要问题是南明诸政权并不是一条心一股绳,说白了就是不和、内斗,就是缺少一个主心骨式的人物,并不是南京六部不能管理天下。
说白了,即使崇祯自缢前,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南京,也比后来的南明诸帝王要更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毕竟宗室子和皇子,还是有区别的!
赵构
到时候,事成则收复失地,不成则退守江南,亦不失作赵构也。这时候康王赵构作为宋徽宗血脉之于宋朝的作用,就显现了!这也是南宋没有成为南明的一个原因。
当然了,历史没有如果,败了就是败了,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要以南明之败,来时刻警醒自己,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