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或者对清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皇帝清算多尔衮,同时将多尔衮留下的正白旗据为己有。
顺治皇帝亲领的两黄旗便和正白旗一起成为八旗的上三旗。
但是在一些剧情或者文章里,又说多尔衮是镶白旗旗主,他的弟弟多铎才是正白旗旗主。
是哪里出错了吗?
其实也不算错,而是多尔衮一生当中曾多次换旗,一开始他甚至不是两白旗的。
而每一次换旗,都伴随着残酷的权力斗争,多尔衮的同母兄同母弟,都被他踩在脚下。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多尔衮的几次换旗始末,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获得更大的权力的。
01、从正黄旗变镶白旗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最后一任大福晋阿巴亥所生的第二子,上有同母兄阿济格,下有同母弟多铎,还有12个异母哥哥。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并创建八旗,但到了晚年,八旗当中的六旗都由努尔哈赤的子侄统领,他本人只留下了最精锐的两黄旗,一共60个牛录。
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又对两黄旗进行了重新分配。
他任命自己的第12子,也就是心爱的阿巴亥的长子阿济格为正黄旗旗主,并分给他15个牛录。
多尔衮则成为正黄旗的小领主,同样领15个牛录。
努尔哈赤又把镶黄旗的15个牛录分给阿巴亥的幼子多铎,并交代说,自己百年之后,镶黄旗剩下的15个牛录也留给多铎,且由多铎接任镶黄旗旗主。
牛录是八旗的组织单位,在努尔哈赤时代理论上一个牛录有300人,而一旗有十几到三十几旗不等。
当时的多尔衮还不到15岁,多尔衮手握正黄旗的15个牛录,规模都比得上一些比较小的旗了,在异母兄弟们当中显得待遇超凡。
但是和同掌15个牛录但能当正黄旗旗主的哥哥阿济格,以及预备手握30个牛录且为镶黄旗旗主的弟弟多铎相比,多尔衮又是同母三兄弟当中待遇最差、起点最低的。
这也是他后来能得到皇太极重用的原因之一。
但在努尔哈赤去世之际,多尔衮最头疼的还不是自己在八旗当中的地位,而是换旗。
努尔哈赤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至于坊间传言的他想传位于多尔衮,也只有一本野史有过记载。
在清朝的官方记载里努尔哈赤去世后众贝勒共同推举皇太极继承汗位。
皇太极本是正白旗旗主,继位之后趁着镶白旗正好没来得及安排新主,又把镶白旗据为己有。
但是当时的后金以黄为尊,皇太极作为大汗手上是两白旗,而多尔衮同母三兄弟手握最尊贵的两黄旗,多少有点尴尬。
于是皇太极下令两白旗与两黄旗互换旗帜。
多尔衮所在的正黄旗就这么被改成了镶白旗,多铎的镶黄旗则被改成正白旗。
当然他们只是互换了旗帜颜色,而没有互换人马,多尔衮兄弟的手下依然是当初努尔哈赤亲领的精锐。
就这样,在皇太极在位期间,多尔衮一直是镶白旗的人。
02、从镶白旗小领主到镶白旗旗主
前文说过,多尔衮是同母三兄弟当中实力最弱、起点最低的。
而刚继位的皇太极,在众兄弟当中的实力也并不算强,要四大贝勒一起南面而坐接受朝贺。
把宗室当中的年轻人提拔上来,打压大贝勒,是皇太极集权的首要任务。
所以多尔衮三兄弟成了皇太极的重点提拔对象。
与此同时皇太极也担心这三兄弟的两白旗过于强大,如果拧成一条线,也会对他造成威胁。
所以皇太极一边要重用他们,一边又要在他们内部挑拨离间。
三兄弟当中,阿济格年纪最大,又性格暴躁,最难驾驭;多铎实力最强,又骄纵任性,也不好控制。
实力最弱,又聪慧机敏善于审时度势的多尔衮,就成了绝佳的挑拨离间对象。
皇太极继位两年后,多铎15岁了,该娶妻了。
多铎的父亲努尔哈赤已经去世,母亲阿巴亥也被逼殉葬。阿济格这个同母的大哥,自然就要替弟弟张罗婚事。
他为多铎相中的新娘,是他们母亲家族的人。
皇太极却勃然大怒。
他斥责阿济格说,众贝勒的婚事都得由他这个大汗指定,阿济格怎么能饶过他为多铎娶妻呢?
皇太极由此削了阿济格的旗主之位,让多尔衮成为新的镶白旗旗主。
不难看出,皇太极这是在借题发挥。他把三兄弟当中最弱的多尔衮提拔为旗主,既能让多尔衮对他感恩戴德,也能挑拨多尔衮和阿济格的兄弟关系。
此后多尔衮果然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皇太极在位期间多尔衮为皇太极尽心尽力,并成为影响力最大、战功最高的宗室之一。
03、从镶白旗旗主到正白旗旗主
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抢皇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人最终为了避免八旗内斗而各退一步,让皇太极年仅6岁的第9子顺治登基,多尔衮和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一起摄政。
这么一来,两黄旗让皇太极之子继位和两白旗让多尔衮掌权的要求就可以同时得到满足。
但多尔衮同母弟多铎却气坏了。
他在诸王推举新皇的会议当中顶着压力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多尔衮继位,多尔衮却犹犹豫豫不敢答应,最终还提议让顺治继位了。
多铎气得连皇太极的葬礼都不参加,还跑去和豪格一起勾勾搭搭去了。
而此时的多尔衮也在皱眉。他虽然凭着军功和威望抢到了摄政王之位,但他手上只有半个镶白旗,实力不足。
而且排班的时候他作为镶白旗旗主站位在弟弟多铎这个正白旗旗主之后,也不体面。
所以他盯上了多铎的正白旗。
多尔衮摄政也就一两个月,就逮到了多铎的错处。
多铎居然谋夺明朝降臣、大学士范文程的妻子。
这在八旗当中本只是一件普通的桃色新闻,可多尔衮却借题发挥,狠狠罚了多铎的15个牛录 把多铎的实力削了近半。
而多尔衮得到这15个牛录之后,一举成为八旗当中实力最强的旗主。
此时的多尔衮光凭自己手上的牛录已经足够撑起一个旗,同时也为了安抚多铎,他把同母兄阿济格给踢到多铎的旗下当小领主去了。
而后他下令和多铎换旗色,他的镶白旗改成正白旗,多铎的正白旗改成镶白旗。
就这样,多尔衮终于在皇太极去世之后,成为了完整的一旗之主,并且统领的旗也换成了正白旗,在八旗当中的排位仅次于皇帝亲领的两黄旗。
04、把正蓝旗也收入囊中
多尔衮抢了多铎的15个牛录并强行和多铎互换旗色,让多铎由完整的正白旗旗主变镶白旗旗主,且手下还有个同母哥哥阿济格制约。
这把多铎气得够呛,跑去和多尔衮的竞争对手说当初抢皇位的时候我还不如支持你。
但多铎毕竟是多尔衮的同母弟弟,且多尔衮想进一步夺权的话还需要多铎的支持。
于是多尔衮又慌不迭地向多铎示好。
山海关之战后多尔衮率领清朝入关,迁都北京,威望涨到顶点。他也由此彻底压过另一个摄政的济尔哈朗,成为唯我独尊的皇叔父摄政王。
他立马任命多铎为主帅,先攻打李自成后攻打南明,为多铎送上“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机会。
后来他又找茬贬了济尔哈朗,任命多铎为辅政叔王,让多铎成为清朝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多尔衮示好多铎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多铎再怎么打嘴炮说他要支持豪格,但在大事面前,终究是和多尔衮这个亲哥一条心。
与此同时多尔衮也在扩大自己在八旗当中的势力,提拔了不少年轻宗室安插进各旗。
就连原本死忠于皇帝的两黄旗,也有不少人投靠了多尔衮。
顺治五年,多尔衮再度出手,找借口把刚刚大胜归来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囚禁而死。
豪格是正蓝旗旗主,按照惯例,他死之后旗主之位该由他的儿子继承。
可是多尔衮却把正蓝旗收为己有。
他深知自己在正蓝旗毫无根基,就算强行收了正蓝旗也难控制正蓝旗的人。
于是他把大量正蓝旗的人调入镶白旗,又把大量镶白旗的人调入正蓝旗,打算把这两旗的人打散了重新混编。
05、手握三旗
根据清朝留下来的史料记载,镶白旗和正蓝旗的混编从镶白旗旗主多铎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小规模开始了。
多尔衮大规模混编的是多铎的镶白旗而不是自己的正白旗,大概是想保持正白旗的“纯洁性”,让正白旗不出任何意外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此多铎并没有像当初被迫和多尔衮换旗一样激烈抗议。
这也可以说明这些年多尔衮对这个弟弟的安抚十分到位,他们的关系已经算得上完全修复。这次混编甚至可能是他们兄弟共同商量进行的。
顺治五年年底,大同叛乱,有席卷整个北方之势,多尔衮不仅本人亲征,还把能所有能上阵的王爷都调去围攻大同,只留多铎一人在京城主持大局。
这也可以说明兄弟二人已经完全成为利益共同体。
然而就在多尔衮正在打仗的时候,京城传来多铎因天花病逝的消息。
多尔衮一听到多铎病重,仗也不打了,急忙赶回京城。
但他只来得及参加多铎的葬礼。
多铎去世之后,多尔衮对于混编镶白旗和正蓝旗再也没有任何顾忌,双方人员调动更加频繁。
更关键的是,多铎去世之后多尔衮并没有让多铎的儿子多尼接替镶白旗旗主之位,反而是自己接手了镶白旗。
自此多尔衮一人手握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三旗,势力空前强大。
从多尔衮附近的葬礼命令两白旗戴孝来看,多尔衮此时是两白旗旗主是没有疑问的,是否正式兼正蓝旗旗主存疑。但此时正蓝旗五多尔衮之外的正式旗主,也是由多尔衮接管的。
要知道就连皇帝也仅仅手握两黄旗而已,两黄旗还有不少人投奔了多尔衮。
此时如果多尔衮想要篡位,已经没有谁能够阻止他了。
谁也想不到,多铎去世仅仅一年多,多尔衮就意外坠马而死。
06、顺治收了正白旗
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先是为了安抚多尔衮党羽,把多尔衮追封为成宗义皇帝,随后没过几个月就在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及其他宗室的支持下清算多尔衮。
多尔衮被“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
多尔衮的同母兄阿济格也被先囚禁后赐死。
多尔衮死了,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三旗的旗主之位都空了出来。
其中多尔衮亲领的正白旗最完整,实力最强大,被顺治皇帝自己收了。
从那之后正白旗和两黄旗一起成为皇帝亲领的上三旗。
八旗当中皇帝独领三旗,且是最强大的三旗,宗室当中也再没有什么人能和皇帝抗衡了。
多尔衮辛苦集权多年,都给顺治皇帝做了嫁衣裳。
剩下的两旗,镶白旗本是多尔衮同母弟多铎的,正蓝旗本是顺治异母大哥豪格的。
但这两旗经过多尔衮的打散混编之后,早已不是原来的镶白旗和正蓝旗了。
顺治皇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让豪格的儿子富绶接任镶白旗旗主,让多铎的儿子多尼接任镶白旗旗主。
算是把他们的原本所属旗分给互换了。
八旗的格局就此固定下来,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了。
不过后来的皇帝不断把大臣和自己的儿子安插进下五旗分割旗主的权力,八旗旗主逐渐变得名存实亡,除了享受自己的属人供奉之外,和普通的宗室也没什么区别了。
一百多年后,乾隆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了他的宗籍和睿亲王之位,并把多铎嫡次子多尔博这一脉过继给他当后嗣。
新的睿亲王被乾隆安排进了多铎后人所在的正蓝旗。
多尔衮奋斗半生,几次换旗,而他后嗣的最终归宿居然是最不起眼的正蓝旗。
且只是正蓝旗里一个不算突出的小领主。
他最要牢牢抓在手里的正白旗归了皇帝。
这大约是他生前想不到的。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