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为圆心步行15分钟,能做什么?在西城区陶然亭街道,无论是购物、学习等各类生活琐事还是文化娱乐、就业咨询等多样需求,足不出“圈”就能尽享生活便利。
一直以来,陶然亭街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聚焦关键环节,持续整合地区资源,完成“一刻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政务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把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群众生活的每一处细微角落。
一刻钟政务服务圈
“陶无忧”管家团阳光理政用心服务
走入位于龙泉胡同的龙泉社区服务站,原木风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暖客厅里整洁明亮,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相关业务服务流程在站内有专门的指示牌进行说明,两位“全科社工”正在服务台前耐心地为居民核对资料、解答问题,指导操作。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十分钟就解决我的难题。”家住陶然亭街道龙泉社区的张雪(化名)开心地说道。原来,一周前,张雪的社保卡不小心丢失了,她原本以为要跑到区政务服务中心才能挂失补办,然而,经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发现,她只需拿上材料,步行到社区服务站,15分钟便能完成挂失手续。“由于工作原因,我每次去办业务时间都不太方便,总打退堂鼓。现在好了,下班回家就能顺道把事给办了,而且还能手机在线办,不用出社区,可太方便了。”
工作人员正在向办事人讲解相关政策。
像这样的暖心服务在陶然亭街道并非个例。陶然亭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陶然亭街道打造多元参与、功能完备的“五位一体”全科政务管家服务体系——“陶无忧”管家团,秉承“阳光理政,用心服务”理念,服务范畴涵盖办事咨询、新政宣传、线下协办、云端帮办、“办不成事”协调等五大领域,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进一步满足企业群众的办事需求。
此外,街道还创新性打造“陶然1+10+N”暖客厅式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即以1个街道大厅为中心,建立10个各具特色的社区政务服务站,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即可办理社保、医保、退休、计生、残联等各类业务。街道还引入了智能化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办事效率。面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街道还推出了“帮办代办”服务、上门服务。
“一刻钟政务服务圈”不仅是一项便民举措,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持续推进“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宣贯推广,提升全程网办帮扶服务效能,同时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人才库建设,增加政务业务培训频次,鼓励街道、社区全体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考取“政务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街道政务服务团队整体专业水平。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电子地图”解锁便民服务新体验
早上9点,家住陶然亭街道红土店社区的王大爷像往常一样,推开家门,迎着初春的微风,开始了新的一天。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今天没有像过去那样凭记忆摸索路线,而是掏出手机,点开了街道新推出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电子地图。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附近的早餐店、图书馆、养老驿站和便民菜场,甚至还能看到商户的经营时间与联系方式。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的小吃窗口。
“今天吃个网红早餐。”王大爷一边说着,一边按照地图导航,步行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黑窑厂糖油饼店。热腾腾的糖油饼刚出锅,香气扑鼻。买完糖油饼,王大爷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按照地图指引,步行9分钟来到了陶然亭街道图书馆。图书馆里已经有不少居民在安静地阅读,王大爷找了个位置坐下,翻开了他最近在追的历史小说。“以前都不知道家附近有个公共图书馆,现在有了地图,发现离家这么近,走路就能到,真是方便多了。”王大爷笑着说。
“自助服务”可有效减少办事人等待时间。
2024年底,陶然亭街道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在打造南北两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基础上,升级打造便民服务电子地图。据悉,便民服务电子地图汇聚了辖区内的十余项便民服务资源,既包括了菜店、超市、小修小补等基础保障业态,又有文体中心、鲜花礼品、智能充电桩等品质提升业态。居民通过电子地图既可以搜索周边的各类业态,又可以导航到所需的商家。同时,地图内还整合了商户信息、活动预告等内容,真正实现了“一图在手,生活无忧”。
“我们希望通过线上模式,让居民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规划一天的生活。”陶然亭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居民的需求,不断对其进行优化,接下来,街道还将定期更新地图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一刻钟就业服务圈
打造家门口的“就业会客厅”
上午9点半,陶然亭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陆续迎来几拨求职者,与普通招聘会人声鼎沸的景象不同,市民中心布置得更像“家庭会客厅”。企业招聘台与求职者座位相邻,企业资料册与求职者简历并排置于桌角,一场深度匹配的招聘洽谈正在进行。
“我们不做‘人海战术’,所有参与企业和求职者都提前由社区专员精准对接需求。”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月一次的党群服务中心招聘会虽规模不大,却讲究实效。去年32岁的何某正是受益者之一,社区就业专员发现他具备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后,直接带他参与专场洽谈,与对口企业当场完成初试,次日便成功入职。
陶然亭街道图书馆二楼同样藏着就业服务的巧思。走进就业指导会客厅,简历修改工位、职业测评系统一应俱全,旁边的“就业直播间”内配备了齐全的直播设备。高校毕业生唐某曾在这里改写命运,“我本想靠海投简历找工作,结果碰壁三个月。”街道工作人员主动邀约她参与职业测评,修正求职方向,仅10天后便斩获心仪岗位。“以前觉得公共就业服务离我很远,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难题。”唐某感慨。
在陶然亭街道的就业服务体系里,“数据跑腿”与“人工跑腿”正形成合力。下辖10个社区全部建立“1+1+1”服务团队(社区书记+专职社工+就业专员),动态更新求职台账,6处商超宣传栏定期更新岗位信息。
“科技不替代温度,而是放大温度,陶然亭街道通过智慧化赋能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展示了街道就业服务的三大智慧场景:就业服务电子地图可获知距离最近的就业公共服务站联系方式,职业胜任力测评系统通过百余项指标生成“就业画像”,“职赢灵活”平台综合全市用工需求实现人岗秒级匹配。点开“陶然亭就业电子地图”,18个服务网点实时定位,扫码即可查询岗位详情、预约职业指导。去年10月启用的这套系统,将服务半径压缩至步行15分钟的范围。
这套线下阵地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的服务模式,助力陶然亭街道获评2024年“北京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当数字技术被赋予人文温度,‘一刻钟就业服务圈’便不只是物理距离的丈量,而是通过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多元的公共就业服务,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解决就业问题。”工作人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