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杭州市西湖区云州国际工会驿站旁的“小哥食堂”,是周边外卖小哥每天午休时的好去处。这里,仅需10元便能吃饱、吃好,成为外卖小哥的“第二个家”。

这样的暖心驿站,浙江全省已有1.2万家。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两会上,“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500家以上,其中24小时不打烊站点80个”作为便民服务方面的重要内容,列入2025年十方面民生实事。

今年怎么建?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推进会给出了清晰的任务规划与行动路线图。会上明确:今年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500家以上,其中24小时不打烊站点80个,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0000场次以上。

改造提升站点数量 较去年增幅50%

去年,在浙江省总工会牵头下,高质量完成了“实施户外劳动者暖心服务行动,2024年改造提升服务站点1000家以上”的目标任务。今年计划改造提升服务站点1500家以上,相比去年的1000家目标,增幅达50%。

会上明确,数量增加,工作扩面,但改造提升标准不能降低,服务质效更是来不得半点“折扣”。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站点建设上仍存在选址布局不均衡问题,今年将坚持刚需导向、交通便利、空间适配等原则进行站点的改造提升。如,选址尽量考虑临街、广场及公共交通站点,原则上安排在一楼、底层,方便户外劳动者便捷抵达和非机动车停放;优先选择大型商场(超市)、24小时营业网点、公共交通开展共建共享。

站点不是一建了之。省总工会将对各县(市、区)使用率低、服务效果差、群众评价一般的站点及时进行整改或撤销,对户外劳动者需求集中、服务效果好的站点进行扩容或升级,破解站点“冷热不均”的问题。

不打烊站点精准回应需求

“深夜跑单单价会高一点,交通状况也比白天好很多。”美团外卖骑手王金凤从事外卖骑手行业五年。在她看来,深夜送餐什么都好,就是深夜很难找到可以休息等单的场所。

“改造提升24小时不打烊站点80个”是今年新提出的目标任务,这一举措精准回应了户外劳动者的需求,既是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会上明确,省总工会将牵头并与各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探索不打烊站点建设新模式。围绕主要城区核心商圈打造智能化24小时服务站点,依托高铁站、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站、24小时便利店、加油站等区域打造便民24小时休息驿站,有力有效推进“不打烊”站点建设。具体到实现手段,就是通过数智技术手段,打造无人值守智能化驿站,让户外劳动者“刷脸”或扫码即可进站,实现开放“不打烊”、服务“不断电”。

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0000场次以上

“我工余最喜欢的就是参加工会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举办的各式公益课。”饿了么配送员司永平告诉记者,他来自甘肃,在海宁没什么朋友,平时下班回家就是刷手机。“是这些有趣的课程把我从手机前拉回了现实,特别是歌唱和手机视频制作两类课对我影响特别大。我不仅开启了直播创收,还有幸参加了海宁蛇年全民春晚,海宁已经成为了我第二个故乡。”

在今年初面向全省户外劳动者的3.2万份在线调查问卷中,对站点服务满意率达到92.51%。

如何更好地把“民生小站”打造成“贴心港湾”,让满意率冲上100%?“多功能”服务是关键。近年来,我省新业态经济发展迅速,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环卫工人、交警协警、城管执法等共同组成了我省庞大的户外劳动者群体。他们所处行业不同、需求不同。为满足他们多样化需求,会上提出,针对蓝领公寓特点,建设集“住、食、健、乐、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在高速服务区、加油站、物流园区等,打造集停车、休息、淋浴、洗衣等于一体的“司机之家”;针对网约(出租)车司机,可在专用停车场、充电站等地建设服务站点,实现休息、充电、就餐等服务就近就便。同时,落实全总提出的服务功能“15项+”和“爱心互献”新要求,在具备条件的站点要增加优惠餐、电动车充换电等服务。

同时,为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今年省财政安排暖心服务资金600万元,省总工会自筹经费3000万元,专项用于站点建设、运维及开展暖心服务活动。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金钧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