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家境不好,家里一直借钱供我读书,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很想为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志浩

  自从2021年、2023年,2次到广西山区的侗族村寨小学支教后,49岁的陈树伟便把自己的大半颗心留在了深山。如同此前2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陈树伟将支教帮扶视作一项人生重任,主动挑起更大担子。

  陈树伟是山东边检总站龙口边检站民警,如今从广西回到山东,他依然为千里之外的侗族山村忙碌着:为孩子们发起多项公益活动,持续为村寨对接各种社会资源,为孩子们发放奖学金,将爱心物资源源不断输向山村,想方设法帮助更多孩子走出深山……


陈树伟在白毛村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资料照片) 钱程摄

  “维和警察”进山村

  陈树伟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凭借英语优势,于2008年、2015年分赴海地、利比里亚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陈树伟为国争光,被授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

  2021年初,陈树伟踏上新征程。为响应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对口帮扶号召,他主动报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支教,成为白毛村小学的英语老师。“从小家境不好,家里一直借钱供我读书,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很想为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陈树伟说。

  海拔500多米的白毛村,深处重峦叠嶂间,只有一条11公里长、蜿蜒曲折58个弯、最宽处仅4.5米的水泥路通向外界。这里公交不便、快递不达,时常停水、停电、断网,气候潮湿,一到回南天宿舍内都是水。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陈树伟来说,挑战还不在此。支教一开始,孩子们给陈树伟“上了一课”。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大,讲快了后进生跟不上,讲慢了又耽误进度。后来,陈树伟摸索出一个“笨”办法,即分层讲课加补课。课堂上根据学生基础分层教学,利用课后和周末家访时间给后进生补课。同时对后进生实行“赏识教育”,激发孩子们的荣誉感。很快,陈树伟的办法奏效了。

  最让陈树伟犯难的,是班里转学来的一个“刺头”男生。这位男生各科成绩仅有十几分,还抽烟、饮酒、打架、逃课。陈树伟家访发现,男生的父亲因工右手致残,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母亲肩上,家人对孩子的关怀与教导力不从心。经过几次深入交流,男孩向陈树伟坦承,他做这些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厉害”。

  陈树伟安排他担任第一英语学习组组长,负责收发英语作业,给男生设定成绩小目标,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他铅笔、作业本、篮球、运动鞋等。

  很快,男生开始转变,认真交作业,课上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经常找陈树伟补习功课。经过多月引导,这名男生的性情有了很大转变,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猪肉能成“奖学金”

  白毛村家长外出务工多,村里不少留守儿童与老人相依而居。每次入户家访后,陈树伟常常望着周边的大山,心想“群山带给白毛村平静安宁的生活,但也阻隔了很多。”

  2021年,陈树伟去学生石嘉欣家里家访。进入这栋传统木楼,阴暗潮湿扑面而来,木柴燃烧的焦呛味弥漫。陈树伟问石嘉欣平时在哪里写作业,石嘉欣熟练地拿出三个板凳,一个用来坐,另外两个当桌子。“冬天在火盆边,夏天搬到外面。”石嘉欣说。

  聊天间,陈树伟得知石嘉欣的妈妈身有残疾,奶奶瘫痪多年,顶梁柱爸爸多年前腰椎重伤,不能久站和负重,无法外出打工。陈树伟忍着心疼,听着、看着……那天,穿行山林回去的路,对陈树伟来说格外漫长。

  当晚,他将家访故事发在微信朋友圈,一位战友当晚订购了一套桌椅邮寄过来。当陈树伟将这套全村“顶配”的学习桌送上门,石嘉欣围着桌子直转:“我以为只有大城市的孩子才能用这么好的桌子!”后来,石嘉欣成为陈树伟推荐落实的第一个长期资助生。

  除了奖励学习用品和零食,如何让孩子们学习更有劲头?陈树伟想:有没有一种奖励,既能表彰孩子进步,还能让孩子与家人分享,让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业?

  陈树伟想到了猪肉。在白毛村,猪肉颇受欢迎,但全村只有一家小肉店。接收了陈树伟女儿所在班级的爱心捐助后,白毛村小学建校以来首个“猪肉奖”,在学校2021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的表彰奖励大会上诞生。

  表彰后的场景,让陈树伟难忘。放学后,获得奖励的孩子们手提猪肉,回家路上引来许多乡亲瞩目,一些孩子大摇大摆走在放学路上,炫耀着手上的猪肉。有些孩子回家告诉老人,要把猪肉冻起来,等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来一起吃。更多家庭选择招呼亲戚朋友到家,一起分享这份孩子们的特殊奖励。

  2024年,陈树伟结束支教,为了强化帮扶,得到山东边检总站及多位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在白毛村教学点设立“曙光”奖学金,每年2次奖励学习进步的孩子,奖品包括猪肉、鲤鱼和崂山可乐。“奖品都有寓意,鲤鱼取意于‘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陈树伟说。

  愿做白毛村一束光

  如今,陈树伟已结束支教,新同事接过接力棒。但陈树伟与白毛村师生的联系从未间断。

  陈树伟与当地老师家长密切联系,经常为孩子们提供网上辅导服务。孩子们也没有忘记“陈老师”,每逢周末总有学生给陈树伟打来视频电话,遇到节日还有学生专门录制祝福短视频。今年1月,陈树伟受邀参加山东一场公益盛典,他借机邀请石嘉欣和另外一位学生,带她们看一看山外的世界。

  如今,社会爱心资源通达白毛村以及三江县,陈树伟成了重要的沟通桥梁。

  在他的带动下,山东边检总站和龙口边检站不少民警自愿认领白毛村孩子的心愿,4年来累计帮助100多名学生完成心愿。在他的帮助下,三江县多所中小学、数百名山区乡村学生获得超过70万元的社会物资援助,40多名学生获得每年2400元的“一对一”助学金。

  2023年结束支教临走前,一位老乡问陈树伟:“白毛村条件这么苦,这次回去大概不会再来了吧?”陈树伟回答道:“只要能来支教,我一定还会来。”

  如今,陈树伟的女儿即将高考,等女儿考上大学后,他将马上申请支教。当年承诺很快将兑现。“有些工作既然值得做,又想做,也有能力做,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陈树伟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