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当齐鲁大地吹响“新春第一会”的集结号,聊城便以鲜明态度和实际行动扬起了“作风深化 实干争先”的风帆,动员全市上下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做好新的一年各项工作的“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以“走在前、挑大梁”的奋进姿态,切实增强勇当排头兵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现代化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大众日报聚焦聊城高质量发展,策划推出“新春三论”,助力聊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新春三论聊城高质量发展

弯道超车,聊城底气何在

胡磊 孙亚飞

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动员全省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聊城两会,明确了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方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目标既是“蓝图”,更是“军令状”,面对百舸争流的现实考验,个别干部暴露出自我设限思维、小成即满心态、“上热中温下冷”痼疾。他们心存顾虑,认为受地方长期欠发达的影响,聊城位次偏后,不足以在发展的大潮中立于潮头,进而出现为难情绪,甚至产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思想,难以树立坚定的发展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月6日下午,聊城“新春第一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用好改革方法论,以改革之力、创新之举诠释实干,以改革之效、创新之绩推动争先,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聊城底气何在?

聊城弯道超车的底气,在于越发凸显的区位优势。北接幽燕、南连江淮、西通中原、东望日韩,聊城历来是通达扼要之地。明清时期,聊城借助大运河漕运之便,成为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而今,聊城加速构建东融省会经济圈及胶东经济圈、西接中原经济区、北依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直通粤港澳大湾区,“高速成网、高铁叠加、飞机起降”的区域性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势必形成30分钟到济南、60分钟到雄安和郑州、90分钟到北京、2小时到青岛、3小时到达江浙腹地的区位优势,覆盖京鲁冀豫2.4亿人群,加速成为“江北经济金三角”的枢纽城市和“京冀鲁豫”区域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聊城区位优势明显

聊城弯道超车的底气,在于不断叠加的战略机遇。黄河、大运河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聊城与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对接合作更加深入,开放腹地更加广阔,将进一步创造新机遇、拓展新空间。而本届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对于正处战略机遇与政策机遇叠加、发展量能与发展质效并重关键节点的聊城来说,无疑再添新的战略机遇,特别是济郑高铁的开通,有效拉近了聊城与青岛、聊城与郑州的距离。与济南、郑州、青岛等万亿城市为邻,对于聊城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谓机遇满满。


济郑高铁开通结束聊城不通高铁的历史

聊城弯道超车的底气,在于底蕴厚实的工业“家底”。上世纪90年代,聊城就拥有信发、中通、时风、东阿阿胶、鲁西化工等一大批引以为傲的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支撑型企业,涵盖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化工、汽车、食品等多个领域。进入新时代,聊城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提速新型工业化步伐,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6%。这其中,聊城在全市32个工业大类中,“一业一策”塑强12条产业链,以链强群,向新而行,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先进制造百强市行列。在未来,聊城也将继续坚持制造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冠县冠星集团自动化纺织车间

聊城弯道超车的底气,在于逐渐显现的巨大潜力。当前的聊城,清醒认识到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城镇化水平总体偏低等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但辩证的分析,这又何尝不是聊城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比如,聊城的城镇化水平总体偏低,却也意味着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土地空间、人口红利等,更意味着这里具备更加突出的产业承接优势和后发技术优势。大外环路正式通车,进一步拉大了聊城城区发展的框架;着眼宜居宜业宜游,全力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两河明珠”城市……聊城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必将在全省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年之计在于春,加压奋进正当时。全省“新春第一会”奠定了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需要聊城广大党员干部以“作风深化、实干争先”激活发展动能,以改革创新促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篇章。


中通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新春三论聊城高质量发展

用好辩证法 牵住牛鼻子

胡磊 薛良诚

2月6日,聊城“新春第一会”召开,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用好改革方法论,以改革之力、创新之举诠释实干,以改革之效、创新之绩推动争先,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聊城确实手握弯道超车的底气: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不断叠加的战略机遇、底蕴厚实的工业“家底”以及蓄势待发的巨大潜力……然而,要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还远远不够。各地发展禀赋千差万别,唯有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赛道,方能行稳致远。

面对这一课题,这里我们不妨用辩证法思考问题,探寻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道——

一是把握好项目建设的“软”与“硬”。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从“新春第一会”到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两场重量级大会透露出同一个信号: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抓好项目建设才能握紧弯道超车的“方向盘”。

在项目谋划上,要抢抓政策机遇期、投资窗口期,围绕重大战略谋划一批具有带动力、引领性的产业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谋划和储备格局。着力打造聊城的比较优势,扭转战略上的弱势地位。不断完善招商项目库和“招商图谱”,健全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优化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在项目推进上,既要优化服务“软环境”,又要强化保障“硬支撑”。发挥好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和要素保障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开工、建设、投产三张“清单”;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切实解决好资金、土地、能耗等实际问题,做好“一对一”精准帮扶,加强“全周期”闭环管理。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更要尽心竭力排忧解难,全力支持广大企业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功立业。

春光不负实干者。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要以“谁砸项目饭碗就砸谁饭碗”的决心,推动重点项目刷新进度条、跑出加速度,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构筑发展新优势,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是统筹好产业布局的“新”与“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至关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式放弃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底座”,对聊城而言更是如此。聊城传统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上下游关联企业众多。必须立足这一坚实基础,深入研究“链主”企业的资源优势,实施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围绕特色产业主攻方向,引进一批技术领先、行业引领力强的企业卡位入链,走出一条招商引资的“捷径”。


小轴承装上最强“产业大脑”

一方面,坚持制造业强市、实业兴市,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加快布局抢占新兴产业蓝海,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氢能等未来产业,引领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三是平衡好发展速度的“快”与“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年来,聊城的变化有目共睹,但这绝不能成为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的理由。我们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不仅要和过去比,更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高度和先进地区比,清醒认识到“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竞争态势。


聊大龙舟精神激励全市上下勇立潮头、攻坚克难,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速度是重要标准,但绝非一味求快。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保持战略定力,既要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也要防止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终日忙碌却成效不彰,症结就在于没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实现弯道超车,必须锚定攻坚方向,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清晰可评估的目标和明确可操作的政策。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抓推进,确保各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全市上下只有找准核心问题和关键抓手,集中资源和力量突破瓶颈,努力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强支撑,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弯道超车。


1000台中通客车出口吉尔吉斯斯坦首批车辆下线仪式,“总统亲自上门提车”登上热搜榜

新春三论聊城高质量发展

凝聚精气神 擘画新聊城

胡磊 薛良诚

继山东“新春第一会”后,聊城“新春第一会”接续召开,大会为2025年工作定调:作风深化、实干争先,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并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深化“三提三敢”要求,以作风深化筑牢改革根基,以实干争先激发创新活力,聚力攻坚突破,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实现突破性变革。

这也是继2023年、2024年后,聊城“新春第一会”又一次将作风建设放在与干事创业并列的突出位置。

改革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抓改革创新,关键在于人。只有作风塑强,才不惧怕任何困难、敢打所有硬仗。这些年来,作风建设一直是聊城驰而不息、长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想干、会干、干成、干好的思想意识成为主流。但必须承认,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特别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慵、懒、散、慢、拖、瞒”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譬如:招商引资抓得不紧,项目推进力度不大,过分强调宏观形势、要素制约等客观因素;紧迫意识不强,按部就班,平推平拥,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专业能力欠缺,上级的政策吃不透,自己的情况说不清,产业发展方向、企业真实需求摸不准;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思路打不开,思想观念跟不上,重大项目谋得少,体制机制突破小,破解难题缺少新思路新办法……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新春第一会”上明确提出:以改革之力、创新之举诠释实干,以改革之效、创新之绩促进争先,以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即引导广大干部深入践行“三提三敢”,持续提升执行力,发扬亮剑精神,看准了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空杯心态”,不断提升攻坚突破能力。同时,既要向“躺平式”干部亮剑,又要为“冲锋式”干部护航,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有舞台。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在作风建设上再深化,让“三提三敢”真正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让作风建设体现到干事创业实际行动上,推动形成万马奔腾、人人争先的生动局面,才能“改”出科技创新新气象,“改”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茌平信源环保建材项目,一粒石子“吃”六遍

人要有精气神,一个城市也要有精气神。城市的精气神,不光来自党员干部,更来自各行各业每一个人。尤其是企业家要敢于对标对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从“草根”到“树根”,从“跟跑”到“领跑”,民营经济已然成为聊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和促进创新的重要载体。民营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很大程度上与“有为政府”息息相关。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推动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功立业;一方面各级各部门必须靠前服务,主动作为,不断强化思想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要素保障和法治保障,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聊城市百万重奖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及团队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加速推进,聊城正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借势突破的腾飞期,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唯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精气神,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和旺盛的干事热情全力抓创新、谋发展,才能绘就聊城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为聊城加速弯道超车源源不断注入强大动能,加快建设“六个新聊城”的宏伟蓝图,续写“天下不敢小聊城”的新篇章。




(大众新闻记者 胡磊 薛良诚 孙亚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