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娃哈哈被上演激情消费之际,有消费者发现,娃哈哈八宝粥是原料入罐密封后,一瓶瓶独立高压煮制而成的,得知这种熟化方式可以实现较少添加或不添加防腐剂,不禁感叹“原来我们小时候吃得那么好”。
图片来源:小红书@夢入芙蓉浦
从1992年泰奇、娃哈哈推出八宝粥算起,速食粥产品已出现30多年,产品几经演变,如今的速食粥里不仅加满了海参、燕窝、花胶,就是童年白月光—八宝粥也有着椰香、杨枝甘露、港式甜品风味。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尝试下单后,“真香定律”上演:“有钱人吃的燕窝我当饭吃”,有年轻人靠速食粥实现燕窝、花胶、人参自由;“打工人天选早餐”,有人“一个月炫10箱”,称要靠速食粥“续命”;把山姆速食粥买断货后,大批年轻人跑到社媒平台公开喊话山姆“赶紧补货”……
网友催促山姆补货速食粥;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根据华创证券报告数据,海福盛2022年销售规模就已达到3亿元以上。[1]滋时2024年仅抖音平台销售额就超1亿元。[2]
FBIF曾在采访中获悉,由于大量企业入局,代工需求急剧增加,代工企业润康业绩连续多年翻倍增长。[3]
为什么速食粥赛道再度成为品牌们的角逐热地?入局者业绩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一、速食粥,品牌们的大型创新试验场?
长期以来,速食粥都是不少企业未曾留意的老生意,但近些年却一反常态,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这门生意。
较早一批推动速食粥“复兴”的玩家以食品企业为主,其中海福盛是典型代表。
2020年,海福盛成立,将FD冻干工艺运用至速食粥中,推出冻干粥系列。产品实现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接近食物现煮状态。
图片来源:海福盛
滋时则是甜粥派重要成员之一,产品强调“鲜炖、营养、多胶”,热衷以桃胶、燕窝、花胶等含天然胶质的食材作为原料,产品包括鲜炖桃胶、生椰燕麦花胶粥、椰香银耳燕窝粥等甜味速食粥,SKU数量达到15种以上。
图片来源:滋时
不同于海福盛、滋时成立伊始即以速食粥业务为主,官栈曾聚焦于海洋滋补品,如花胶、海参等,2022年开始加码速食粥业务,利用资源优势及品牌心智,围绕花胶,推出双参花胶粥、莲子石斛金蝶花胶粥、厚乳芋泥花胶粥等产品。
图片来源:小红书@栈栈
相比食品企业在速食粥产品上SKU数量动辄超过10种,零售企业则是走起了SKU精简风。山姆、盒马、朴朴超市等自有品牌速食粥产品,通常不超过5种。
在SKU较少的基础上,产品上寻找大众口味公约数、采用性价比策略,成为零售背景企业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重要方式。
奶茶粥化,换个思路,粥也可以奶茶化,朴朴超市自有品牌优赐推出杨枝甘露桃胶碗。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速食粥,则被发现生产商是十二夏天,而同款速食粥在山姆的售价,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图片来源:小红书@把胃留在CS
根据马上赢数据,2024年速食粥新品达到838个,速食粥赛道成为品牌们的大型创新试验场。整体来看,产品创新呈现出两大关键方向:
1、奶茶化、甜品化。表现为奶茶、甜品产品元素大量出现在速食粥中,如啵啵、厚椰乳、杨枝甘露等,速食粥与奶茶、甜品的产品边界模糊化。
2、补品化。各类滋补养生类食材,与药食同源原料被运用在速食粥中,如花胶、燕窝、酸枣仁等。
两大创新方向推动了速食粥领域的产品升级,品牌强调产品更健康、营养、美味成为常态。
二、品牌盯上速食粥背后
从1992年泰奇、娃哈哈推出八宝粥产品,到2024年山姆等争相入局,速食粥赛道跨越30多年依旧保持着对企业的吸引力,原因并不难理解:
其一,早餐场景下速食粥需求相对刚性、高频。在国人传统观念中,早餐极为重要,且习惯喝粥。但现煮费时费力,吃外卖同样需要花时间等待,并且由于早餐客单价较低,不少外卖的配送费甚至高于餐品,在部分消费者看来,早餐点外卖并不划算,因此早餐场景下速食粥相对刚需,且较难被外卖替代。
需求刚性、高频往往意味着用户粘性更高,可为产品带来更高的复购率。烧麦品牌一条狗创始人小木曾表示,主打早餐场景为产品带来了相对不错的连带率及复购率,“定位为早餐,产品食用方便,并且口味多样化,能让消费者每天换着花样吃早饭。”[4]
类似的,速食粥玩家通常会推出一组多份、多口味产品,对应着一周的早餐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小红书@shiliziya1229
其二,速食粥赛道有成功案例。娃哈哈于1992年推出八宝粥产品,此后娃哈哈八宝粥迅速向全国市场渗透,销售规模一路攀升,到2014年娃哈哈生产规模达到57.25万吨,年销售额达39亿元。[5]
时至今日,八宝粥仍在娃哈哈业绩规模中占据重要地位。八宝粥同AD钙奶、纯净水、营养快线一起,被称为娃哈哈“老四样”产品。2024年曾有经销商表示,尽管娃哈哈每年都发布很多新品,但销售最好的依然是“老四样”,而经销商也更愿意聚焦推广“老四样”,培育其成为经典大单品。[6]
图片来源:小红书@噜噜在觅食
速食粥同样曾撑起银鹭业绩增长。好粥道是银鹭核心产品之一,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时,一度有机构分析认为,雀巢希望借此稳定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8]2013年,好粥道与另一主力产品花生牛奶助力银鹭营收一度达到111亿元。[9]
其三,顺应食品健康化趋势,且品类进入门槛低。
速食粥品类与中式养生理念契合度高,在传统认知中,喝粥与养脾胃、滋补、养颜等关联性强,也就是说品类健康化认知培育成本相对较低,叠加品类特性易于加入各类“健康化”原料,在食品健康化趋势催化下,速食粥迎来发展新机会。
此外,生产端产业成熟,代工及产品研发难度相对较低,如滋时、山姆、海底捞、麦德龙、盒马、朴朴超市等均是合作代工企业,选择轻资产先行。[10]另一方面,速食粥传统巨头多聚焦于线下,抖音、天猫、拼多多等为新入局者提供了早期错开渠道竞争的机会。
代工企业润康副总经理官玉羚向FBIF透露,作为供应商,润康能明显感受到包括速食粥在内的中式养生食品市场增量,及部分品牌的高增长。[3]由于下游入局者与订单持续增加,目前润康每半年即进行一次产能扩充。官玉羚判断,未来入局者还将继续增多。[3]
另据马上赢数据,速食粥在方便速食赛道中表现亮眼,市场份额排名靠前,且是赛道内为数不多仍然保持正向增长的品类。
图片来源:马上赢
图片来源:马上赢
三、新消费场景、新渠道为速食粥“复兴”添柴加火
到目前为止,国内速食粥市场依然由传统品牌主导。马上赢数据显示,CR5集团的娃哈哈、银鹭、达利、泰奇与同福共同占据了速食粥市场88.32%的份额。
CR5集团创立时间相近,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其中娃哈哈、银鹭、泰奇均是在1992年前后推出八宝粥产品,也是最早一批推出速食粥的企业。在全国基本实现吃饱饭不久的年代,八宝粥兼备美味与稀缺属性。
各家速食粥产品一路高歌猛进,背景是中国浩浩荡荡的城市化浪潮,在进城务工的火车上、机器轰鸣的工地上、年节互赠的礼盒中,速食粥都是熟面孔。
业绩高增局面在2015年出现变化。这一年,银鹭业绩下滑,2016年则出现两位数下降,截至2019年速食粥销量继续下降,银鹭销售额跌至7亿瑞士法郎(约57亿元人民币)。[11]
图片来源:小红书@昂5 plus
增势改变之下,银鹭曾试图力挽狂澜,2019年推出臻养粥系列新品,原料使用新疆红枣及宁夏枸杞,布局高端速食粥领域,但依旧难以阻止业绩下滑趋势。
彼时,在城市化进程中,物质需求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伴随消费升级,八宝粥稀缺性逐渐消失。
相较老玩家倾向在产品上下功夫,新玩家最明显的不同是,重新审视速食粥与各场景的关系,加入补品、奶茶产品元素背后,不仅仅是对美味的追求,还有对奶茶所占据的下午茶场景、休闲场景,与备受年轻人关注的养生场景的触达。
消费场景增加,进而驱动品类空间扩大。
新玩家在寻求市场份额扩大方面,也呈现出明显不同。速食粥早期发展阶段,不乏老玩家在培育大单品过程中比拼成本优势及在线下渠道深耕,反复厮杀后最终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新入局者则是更加重视山姆、盒马等会员超市与新零售渠道,以及抖音等线上新兴渠道,通过提高对此类渠道的渗透力度,提升销售额。
以滋时为例,蝉妈妈数据显示,2024年滋时在抖音平台投入力度继续增加,无论是关联达人数、关联视频数,还是关联直播场次都翻倍增加。高投入对应着高增长,2024年滋时抖音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307.5%,达到1.4亿元以上。[2]
不只是滋时,提高投入力度的小元燕、宫禧燕、王老吉2024年抖音平台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35.74%、49.32%、213.97%,均达到5000万元以上。[2]与此同时,在抖音平台近一年速食粥排行榜前十中,老玩家中仅有娃哈哈入榜,且排名第10。[2]
某种程度上来说,速食粥市场格局仍未完全确立。马上赢数据同时显示,2024年CR5中的银鹭、达利、同福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新老玩家正在经历重新洗牌。
参考来源:
[1]数据来源于华创证券《新式速食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千帆竞发,错位突围》报告
[2]数据来源于蝉妈妈
[3]大君,《元气森林们盯上的“中式养生”食品赛道,“跑出百亿元大单品是大概率事件”?》,2024年9月27日,FBIF食品饮料创新
[4]《一年卖出2亿元烧麦,成类目第一,一条狗Doge创始人揭秘如何拿下年轻人》,2024年7月24日,FBIF食品饮料创新
[5]《八宝粥年销额高达39亿 娃哈哈看好市场再推新品》,2016年12月14日,中国轻工业信息网
[6]李振兴,《700亿!?娃哈哈经销商会议:拉齐了十年前业绩》,2024年11月,中华网财经
[7]南瓜马,《娃哈哈的“配料表”:63%乳饮料、16%八宝粥、5%包装水与其他》,2024年3月11日,马上赢情报站
[8]金贻龙、蒋政,《雀巢谋划出售银鹭核心业务 昔日“饮料黑马”何去何从?》,2020年5月2日,中国经营报
[9]钱瑜、白杨、王晓,《再战即食赛道,银鹭“离巢”欲重回百亿目标》,2021年4月,北京商报
[10]资料来源于润康药业官网
[11]数据来源于雀巢财报
本文为FBIF食品饮料创新原创,作者:大君,编辑:Bobo,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