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大家都开始琢磨着怎么养生了。天气变幻莫测,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生病。其实,想要在春天少生病,提高免疫力是关键。除了加强锻炼、保证睡眠,饮食也起着重要作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 5 种自带 “青霉素” 的蔬菜,春天常吃,能帮我们提高免疫力,少生病,赶紧来看看吧!
1:荠菜。那可是春天田野里的明星野菜。记得九岁那年在胶东姥姥家过春,竹篮里总铺着沾露水的荠菜。姥姥用井水冲洗时,叶片上的锯齿纹路在水珠下闪着翡翠光,灶台上飘来的荠菜馄饨香混着柴火味,成了我对春天最鲜活的记忆。
荠菜的营养价值可高了,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胡萝卜素以及钙、铁、钾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 C 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让皮肤更有弹性;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 A,对眼睛特别好,经常用眼的朋友可别错过。
荠菜的吃法也多。最经典的就是荠菜饺子,把鲜嫩的荠菜洗净切碎,和肉馅拌在一起,包成饺子,咬上一口,鲜美的汁水在嘴里爆开,别提多满足了。还能做荠菜豆腐羹,清香的荠菜和嫩滑的豆腐搭配,营养又美味,喝上一碗,胃里暖呼呼的。
2:蒲公英。路边、田野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可不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草,还是药食两用的宝贝。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菊糖等营养成分。春天容易上火,吃点蒲公英再合适不过了。
去年清明在胶东渔村尝过蒲公英鲅鱼丸子汤,渔家大嫂说开春吃这个能解鱼虾毒。用晒足三个日头的蒲公英干煮汤,微苦的汤底衬得鱼丸格外清甜,海边人的饮食智慧就藏在这苦与鲜的平衡里。
邻村老中医周先生有个方子——取新鲜蒲公英根20g、金银花藤15g,加两碗山泉水煎至一碗,春分前后连服三日,治顽固性口腔溃疡特别见效。他说这是取蒲公英'透热外出'的特性,比单用清热药更符合春气生发的规律。
蒲公英可以凉拌着吃,把蒲公英洗净焯水,加入蒜末、生抽、醋、香油等调料拌匀,清爽可口,还能去火。也能晒干后用来泡茶喝,口感微苦,但喝完后喉咙特别舒服,对于经常嗓子疼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前年带学生做田野调查时,发现大巴山的药农采蒲公英必留三分之一的植株不挖。问及缘由,老伯指着根茎断面渗出的白色浆液说:“这奶浆草性子烈得很,胃寒的人吃新鲜的要配着姜丝,就像烈马得配好鞍子,万物都讲个制化之道”。
3:蒜苗。带着一股独特的辛辣味,是很多人厨房里的必备食材。它富含大蒜素,这可是一种天然的抗菌物质,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而且蒜苗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1、维生素 C 以及膳食纤维,对肠胃健康也有好处。
去年在川北农家乐学到的诀窍——用猪油渣爆香蒜苗时,要听到'滋啦'声由急促转绵长,那是蒜苗从脆生到软嫩的临界点。夹一筷子刚出锅的蒜苗回锅肉,辛辣味裹着脂香在舌尖炸开,鼻尖却飘过一丝类似青苹果的清新后调,这种味觉的层次流转才是川菜的灵魂。
成都中医药大学王教授曾提醒,蒜苗中的硫化物会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每周食用不宜超过200g,这点在《巴蜀食疗本草》手抄本里早有“春蒜发陈,瘿者慎之”的记载。
4:莴笋。莴笋口感脆嫩,水分足,春天吃特别清爽。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维生素 E、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2024年《植物化学》期刊的研究显示,莴笋素与GABA受体结合能力是普通莙达菜的1.7倍。我们实验室曾用莴笋提取液做果蝇睡眠实验,喂食组的入眠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38%,这或许解释了老一辈说'春吃莴笋睡得香'的科学依据。
莴笋可以凉拌,把莴笋去皮切丝,加入盐、糖、醋、辣椒油等调料拌匀,酸辣开胃。也能清炒,简单炒一炒,保留了莴笋的原汁原味,脆嫩可口。还能用来煮汤,像莴笋肉片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5:韭黄。韭黄颜色金黄,口感鲜嫩,和韭菜是 “近亲”,但味道比韭菜更温和。韭黄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胡萝卜素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炒韭黄最考验火候,记得苏州得月楼的主厨演示过“三颠法”:热锅冷油下韭黄,第一颠散开寒气,第二颠锁住水色,第三颠裹匀镬气。金黄叶片在铁锅里翻飞的弧度,像极了拙政园飘落的银杏叶。
苏州葑门横街的老茶客有个讲究——清明前后的韭黄要配明前碧螺春,说茶多酚能化开韭黄的滞气。这倒让我想起《随园食单》里“浓肥辛甘非真味”的训诫,饮食之道终究在于相生相克。
在家做的话,可以试试韭黄炒鸡蛋,这是一道简单又美味的家常菜,鸡蛋的嫩滑和韭黄的鲜香搭配在一起,营养丰富又下饭。还能把韭黄和肉丝一起炒,做成韭黄炒肉丝,味道也很不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这些春菜正是应时而生的自然馈赠。中医讲究“春吃青,养肝木”,这些青翠食材不仅能补充营养,更暗合'天人相应'的养生哲学——让身体随着草木萌发同步苏醒,才是预防春病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