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辣椒、大葱、茴香、花椒、肉桂……别小看这些调味品,它们既能增添菜肴风味,又蕴含独特的健康益处,将它们融入菜肴中是个不错的选择。
01
辣椒——帮助降血压
一项最新的研究分析,来源于某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揭示常吃辛辣食物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有益,这一信息被纳入《某高血压防治指南(最新版本)》中。
研究指出,辛辣食物如辣椒,其主要活性成分辣椒素,通过激活特定的辣椒素受体,能有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进而达到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的效果。
然而,享受辣味时需谨慎把握“适量原则”。一旦摄入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辣椒量,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这是身体自然排出过量辣椒素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02
大葱——通鼻、缓解感冒
葱的各个部位均富含益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健康作用。
当出现鼻塞或感冒症状时,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将葱白的部分捣碎并涂抹于鼻下,这有助于迅速通气并减轻感冒不适。此外,利用葱须来泡水饮用,也能促进发汗,同样对缓解感冒症状有益。
03
生姜——止呕、助眠
生姜不仅是日常烹饪中常用的调味品,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被誉为“止呕良药”,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反胃呕吐均有良好疗效。
例如,在晕车时,食用少量生姜片能有效缓解不适感。此外,生姜还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恰当地利用生姜还能辅助改善睡眠,方法是将生姜切成细丝,装入布袋并置于枕边,有助于失眠者更快入睡。
04
大蒜——杀菌、暖胃
众多研究显示,大蒜具备杀菌和抗菌功能,尤其在夏季,能有效抑制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展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大蒜最适合生吃,特别是捣碎成蒜泥的形式食用。在制作凉拌菜时加入蒜泥,不仅能增添风味,还能发挥大蒜的暖胃作用。
05
花椒——护嗓、止咳
日常食用冰糖梨或花椒梨对嗓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制作花椒梨时,将梨对半剖开,均匀撒上花椒粒后合蒸,食用时去除花椒粒,仅食梨肉,此法还有止咳功效。
花椒叶可用于凉拌,食用前需先焯水去味,再加入调味料如盐、酱油、陈醋、蒜泥等拌匀即可。花椒叶适宜于胃部及腹部冷痛、寒性痛经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06
茴香——缓胃疼、助消化
对于手脚冰凉、食用冷饮后肠胃不适的人群,推荐食用茴香。茴香性质温和,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胃寒症状。
此外,茴香还能促进消化功能,减轻由气滞、气逆导致的胸闷、打嗝、肠痉挛及腹胀等问题。
一种食用方法是,将茴香切碎后作为调料,与面粉和水混合制成面团,搓成菜团后蒸制20分钟,最后蘸取个人喜好的酱汁食用。
07
小茴香——助眠、暖颈椎
小茴香不仅是烹饪中常用的调料,也是一味具有调理身体和保健功能的中药,其性味辛温,擅长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针对恶心反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胃痛等日常不适,可将小茴香与其他药材如肉桂、丁香等研磨成粉,贴敷于神阙穴(即肚脐),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此外,将适量小茴香与一半量的食盐混合装入布袋中,封口摇匀后置于枕边,小茴香中的茴香醇、茴香醚等成分有助于镇静神经,从而改善失眠问题。
08
胡椒——缓腹痛、止腹泻
胡椒不仅能去腥增香,还具有驱除寒气、消除积食的功效。胡椒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两种,其中黑胡椒在调味上表现更佳,而白胡椒的药用价值相对较高。
对于因肠胃虚寒导致的一受风寒就腹痛、腹泻的情况,饮用由白胡椒和红糖煮制的水能有效缓解。在食用凉拌菜时,加入白胡椒面也能起到防寒去凉的作用。
黑胡椒在温补脾肾方面效果显著。若常出现晨间腹泻、腰部畏寒、小便清长,以及因胃阳不足引起的胃部不适等症状,可在烹饪时适量添加黑胡椒。
09
姜黄——抗炎、止痛
咖喱美食的独特风味主要源自姜黄。姜黄素具有促进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能力,从而发挥抗炎功效。
研究表明,姜黄素能有效减轻多种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疼痛感,且使用安全。此外,它还能缓解炎症性肠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
10
肉桂——帮助控血糖
研究表明,每日摄入3克肉桂可能有助于人们管理血糖水平。
肉桂之所以有助于降低血糖,是因为其含有的黄烷醇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细胞,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但需注意,肉桂并不能替代临床上的降糖药物。
编辑:李玲
资料: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