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白城作品《何以问长安》在书店陈列
霄白城作品《何以问长安》
不变的底色
——霄白城《何以问长安》分享会上发言
李林荣
我对《何以问长安》读后的感受,与张鹏禹很有共鸣。《何以问长安》中,诗词与书法两种创作的联页并置,不仅是展示霄白城诗书兼擅的儒雅素养的一种别致形式,更是对诗书画同源并生的悠久传统的一种回望和致敬姿态。
诗书画的创作起念和技法讲求,说到底都贯通在写心言志、抒情达意、外化心灵境界的精神指向上。这也是诗词、书画、小说、篆刻、古琴以至收藏等各种具有修身养性的境界可求的行当领域,古今不易、四海同一之道。从四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将军岸》,到这本新出炉的诗书合集《何以问长安》,从虚构的古装武侠人物萍踪天下的情仇传奇,到真实的当代都市白领字斟句酌的笔墨挥洒,霄白城的小说、诗词和书法创作中,都闪现着剑胆琴心、刚柔相济的不变底色。见棱见角的任侠使气之态,扁舟荡漾的逍遥自在之趣,在霄白城刻画的人物、讲述的故事、锤炼的词句、手书的字体中,总是同步生发、同时显现。
这样的特点,是霄白城作为小说、诗词、书法的创作者的独特个性,也是当代都市青年群体中的跨界写作者调动才思、驱遣情志,以走进文艺天地的方式来安顿自我、反顾现实之际,不期而然地达成的一种生活美学意义上的张力充沛状态。
霄白城的诗词、书法和他的小说,虽然表面上有一派古雅和壮怀激烈之别,但实质上都是真气淋漓的当代都市话语的变形和升华,都满含着从现实生活而来的细腻体验。所不同的,只在于品味霄白城的诗词书法,需要凝神静气,也有助凝神静气;而阅读霄白城的小说,恰好相反,会让人顿生抚案而起、抖擞精神,从思虑转入实干的兴致。
李林荣 简介
李林荣:教授,学者,著名评论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文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嬗变的文体》《疆域与维度》《经典的祛魅:鲁迅文学世界及其历史情境新探》《疆域与维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跨世纪转型》《犁与剑:鲁迅思想与文体再认识》《观潮与聚焦:中国文学新生态》《但取一瓢饮》等。发表学术论文与文艺评论300余篇,主编有《当代文艺评论视域中的鲁迅传统》《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当代中国实力派作家国际名片》。获文化部“优秀青年”称号、第十三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