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南池子美术馆,是听了播客知行小酒馆对邱志杰的访谈,说到他在那里的“镜花水月”艺术展与美术馆别有洞天的交融。虽然镜花水月已经撤展,但在展的《点戏一本》将皮影与剪纸艺术融进园林的景观中,亦有曲径通幽之妙,特别喜欢的是“桃花马上”的穆桂英《当窗》而坐,与窗外的青瓦斜枝相映成趣。南池子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在举办新春系列展,以五岳为题的山水画、以灵蛇为意的书法展,看上去琳琅满目但难免单调乏味,还不如《美在生活:我们在幸福中美术作品展》在墙上摘抄了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西川诗歌中那些与幸福有关的诗句更值得驻足;而展出的画作,多以渔民收获、牧区春天、农村新貌来浓墨重彩地写实、甚至还能表现互联网创业、农业电商、共享单车等新话题,但过高的幸福浓度堆叠起来难免有些油腻,反而是看到展现新冠疫苗接种的题材竟然以《在热辣的阳光下生活》为题,倒像是吃了口芥末。中国美术馆

美术馆对面的嘉德艺术中心以《看见微笑》为题做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那些埋藏了千年的石像虽然大多残破,但更能突出柔美的脸部线条、华美的衣饰造型等细节之美。回到邱志杰的访谈上来,他否认艺术需要灵感,他认为“自古以来艺术都是一个饭碗”、“自古以来艺术家都是接受客户来下订单的”,这恰恰在古青州的造像艺术上得到了验证。想那些1500多年前的青州石匠,凭借千凿万刻才修炼出的好手艺从寺庙拿到造像的活计,怎么可能依靠灵感来上扬一下菩萨的嘴角,所依循的必然是客户的要求和信众的愿望,让菩萨微笑一点会更美,更显慈悲……嘉德艺术中心

一天看了三个展览,心里想的还是邱志杰在访谈里讲的,“美是一种感受力现象”,唯有细腻、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才能发现美、欣赏美,也才能讲述出美;而要提升感受力,除了读书之外,更要多看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