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古代名家的书法就摆在这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参透其中笔法,化为己用并最终有所成就,这考验的不仅是天赋,更在于取法是否得当。尤其是草书,为什么当今书坛出不了张旭、怀素、米芾这样的大师呢?原因无他,笔法没学到家而已。
所以,如何正确入门非常关键,我们需要牢记“取法乎上”“循序渐进”两个原则,选择那些大师的最容易上手的作品练起,打好基础后再进阶,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初学者来说,二王、张旭、怀素的字难度太大,且笔法过于丰富。
针对这种情况,米芾晚年编写出了一部草书的“标准教科书”,被宋徽宗钦定为宣和书院的必学,此后历朝历代的宫廷书院都将此作定为范本,它就是《集古草诀》。米芾耗时30多年,将王羲之失传的笔法秘密破解,即使是外行,也能通过这部作品进入晋人门庭,学到正宗的魏晋草法。
古代的书法世家将笔法的“保密性”看得非常重要,王羲之临终前就嘱咐王献之:“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久而久之,一些技巧研究失传了,而一般人没有足够的书法功力,做不到通过作品再把这些技巧总结出来。米芾正填补了这一空白。
《集古草诀》中的字都是米芾从王羲之法帖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将草书的笔法、结字技巧以及相近字的区分,编写成朗朗上口的诗句,最终诞生了这部作品。此作每一个草书旁边都带着一个小楷注释,还有许多字旁加上了空心圆圈,这种表明这句是解说这个字的写法,而加有实心圆圈的字表明这是组字构件。
我们以几句为例,看米芾是如何通俗易懂的教我们写草书的。“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这是说上面写一个点,下面的竖画右挑,这才是三点水旁的写法;而下面没有写竖画,直接向右挑出的,是言字旁的写法。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这是说“知”“去”两个字的草写很相似,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知”字较长,“去”字较短;“每”和“安”的写法也很相似,区别在于上部的写法,“安”字上方为空挑,“每”字则是一短横。
再如“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意思是说在草书中“寿”的写法可以是上面写一个“圭”字,下面再写一个连笔的“可”字。而“齿”字的草书写法是上面写一个“止”字,下面写一个“司”字,注意连贯即可。
《集古草诀》内容包罗万象,将它钻研临摹通透,不仅能学到王羲之草书的笔法,而能克服写草书易陷入“江湖体”的弊端。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详细的现代文注释,非常便于您理解和学习。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