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中的“最高巅峰”,无疑是狂草。在初学者眼中,狂草可能只是一堆奔肆的笔画,犹如儿童的涂鸦,字形难辨,美感更无从谈起,甚至常被人批评为“丑书”。然而,真正的书法鉴赏并不只看外表,而是要深入神质、意韵去分析。狂草摒弃了汉字的束缚,顺应心境自由挥洒,每一笔都是情谊和思想的体现,具有深远的境界和艺术性。


特别是后世的张怀,其狂草被誉为最精妙,2000年来无人能及。然而,近期日本公开了一幅王羲之的真迹,其狂草技艺之高超,连张旭、怀素等书法大师也甘拜下风。

这幅真迹就是《草书黄庭内景经》,全卷长达5米多,共计2000余字,每个字大约3~6厘米大小,体势宽阔,气魄磅礴。王羲之的行书一向以秀逸著称,多用绞转、内擫笔法,线条内敛,呈现飘逸之美。然而,这幅狂草作品却打破了这一印象,展现出王羲之多元的书法风格。

全卷以中锋运笔为核心,线条遒劲如屈铁,暗藏篆籀之气,仿佛青铜刀镌刻于竹简,每一笔都饱含穿透时空的力量。运笔迅即如风、干练飞动,时而着墨枯涩,如“洞”字的枯笔飞白,似狂风掠过戈壁,极具苍茫之美。整幅作品刚柔兼具、格调丰富,令人震撼不已。


唐太宗曾赞叹王羲之的字:“烟霏雾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若斜而反正。”书论家窦臮也说:“张芝钟繇,规矩草圣;羲献父子,草法真源。”王羲之的草书,是中华草法的重要根基,张旭、怀素等后世大师的笔法,都能追溯到《黄庭内景经》的绞转与开合。

这幅《草书黄庭内景经》被誉为狂草的“天花板”,字字生动、标准,是罕见的“狂草极品”。启功先生曾练了百遍,还说“学透此卷,唐草皆成坦途”。然而,真迹已经消失,幸好还有“初拓本”保留,字迹完整,笔画清晰,非常适合观摩。不幸的是,它曾流入日本,但最近公开展出后,仍然获得了书法界的一致好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