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石钟镇坚持以农业为本,聚焦补齐短板,加快推进道路及水利设施提档升级,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硬”实力,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春雨绵绵,春意初萌。近日,在石钟镇火烧庙村赤松茸种植基地里,圆润的“小胖墩”纷纷破土而出,四组村民李大全刚采摘完赤松茸,正将它搬上自家三轮车,运往路口交给在此等候的收购商。能如此轻松通行,李大全感慨道,多亏了脚下这条新修的水泥路。
石钟镇火烧庙村村民 李大全:
以前骑车很容易翻倒田地里去,路很窄,又有急弯。现在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修了水泥路,骑车骑到这些路平平顺顺的,安全。
李大全称赞的这条信睦路和相邻的信熙路,蜿蜒于村舍聚集区之间,是连接村主干道的生产便道,也是20余户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这两条路曾是泥巴路,虽不长,但每逢下雨天,总给出行的村民带来诸多烦恼。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向上汇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对口帮扶单位成都市信访局支持下,去年年底,村民齐心协力,不到一个月时间,“断头路”就被打通了。
石钟镇火烧庙村驻村第一书记 赵杰:
我们这个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极大节约了工程资金,另外也吸纳了一些脱贫户、监测户参与这个项目的修建,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益,老百姓的反响非常好。
路通,民心畅;水通,产业兴。进入春耕备耕,石钟镇庙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正忙着检查新建水渠及蓄水池等水利设施,确保春灌顺利进行。这批升级改造的水渠总长3.8公里,总投资200万元,去年6月底正式投用,有力保障了全村4300亩耕地用水。
石钟镇庙山村驻村第一书记 毛力平:
修好之后,一年能够节约差不多三十多万方水。每队需要用水的地方我们都能够满足。
依托新建的水利设施、畅通的村社道路,庙山村已发展起赤松茸、辣椒等特色产业220亩,今年庙山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计划再发展稻虾养殖70亩,朝着产业兴旺的路子稳步前行。
石钟镇庙山村驻村第一书记 毛力平:
基本上能够带动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一千元以上,尤其是我们村的集体收益,差不多在四十万左右。
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硬”实力。近年来,石钟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发展导向,依托山水田园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近郊现代都市农业先行村,村社道路硬化基本全覆盖,各类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项目深入实施,今年石钟镇将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实现水利水渠全覆盖,打通田间“最后一公里”灌溉脉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同时,聚焦稳产保供核心功能,推动农商文旅深度融合,促进集体与百姓共同增收,一幅“江畔沃野、乐活石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 | 侯佩茹 唐艺月 韩睿骁(实习)
编辑 | 叶雨舟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段晓燕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版权、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27222000
喜欢就鼓励小阳一个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