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苏省内不少高校陆续开学,大学生们回到学校。在这个超长寒假,大学生们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家乡。他们有的回到家乡寻找“非遗”,了解传承故事;有的走进社区,成为“技术小能手”为邻居们开出生活家电故障小处方;有的‘日行数十里路’,看家乡新变化……

当一次策展人 为家乡“非遗”点睛

开学在即,这几天,南京理工大学致理书院的同学们正在整理拍摄的图片、视频和记录的文字、“非遗”产品,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到学校,他们正在准备一场家乡“非遗”展览。

“漆线雕,是闽南文化的瑰宝,更是匠人心血的凝聚。”来自福建泉州的陈禹铭同学,对家乡的漆线雕技艺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寒假期间,他走访了当地多位漆线雕传承人,亲眼见证了漆线与色彩的融合,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精妙绝伦。“每一根漆线的盘绕,都凝聚着匠人的匠心;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承载着文化的厚重。”此次,他将精美的漆线雕作品带回学校,期待与更多人分享这份来自家乡的文化故事。


“香包虽小,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来自江苏徐州的王梓铮同学将目光投向了徐州香包。她走进老街巷,拜访香包制作艺人,学习香包的制作工艺。“香包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王梓铮说,她将收集到的各式香包以及香包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整理,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徐州香包的独特魅力。


“今年是我国第一个‘非遗春节’,在寒假前,我们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邀请同学们在乡野巷陌间寻觅非遗的踪迹,期待着同学们的文化寻根之旅能够带来更多惊喜。”南京理工大学致理书院辅导员杭玉鲁表示。

直播间里讲述家乡好 走进城市创新新“景观”

“看,这就是我们的阜宁大糕,白如雪、薄如纸、甜如蜜、软如云……”寒假期间,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三同学董程走进盐城市阜宁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来自其他高校的阜宁籍大学生一起,参与“七彩阜宁”美食年货节直播活动。在直播之外,董程和同学们一起了解阜宁大糕的制作方法,走进食品企业调研,到实体店了解真实的销售数据。“我们感受到家乡经济的活力,原来原本自产自销的特产还有这么多的‘粉丝’!电商平台让更多的家乡特产走出去,提升了销量,也富了百姓的口袋。”董程说。


南京邮电大学的徐鹏同学回到家乡常州市,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武进区蓝湾国际人才公寓、“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民营立华牧业、中以常州创新园区、新时代乡村礼嘉镇何墅村等城市新“景观”,了解人才就业政策。“我感受到区域发展的潜力、企业的创新活力,感受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徐鹏说,“未来希望我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的创新与活力增添一份青春力量。”

担当技术能手 为邻里提供电器故障“小处方”

“我家电饭煲为什么煮出来的米饭是夹生饭”“我的电磁炉加热饭菜的时候温度总感觉不太够”“小伙子,快来给我修下这个‘扰民’的榨汁机”……在扬州市绿杨新苑社区,扬州市职业大学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的“电火花”志愿服务队正在忙碌着。


同学们运用专业所学,为居民们提供了解决电器故障的“小处方”,指导他们购买合适的配件,并提供后续的安装服务,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居民张阿姨竖着大拇指说道:“这些孩子真是太棒了,他们不仅帮我修好了电饭煲,还耐心地教我如何正确使用。”


来自该校机械学院“晓轩先锋队”的志愿者们来到华安老人公寓,用专业技能和专业维修工具为那里的老人们修理轮椅,确保他们的出行安全。“技能报国不是一句空话,也许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成为大国工匠,但我们一定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哪怕只是一点微光。”“电火花”志愿服务队张涛满怀激情地说,每一次的服务,都是对专业技能的最好诠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