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深耕乡村治理“责任田”,全力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据统计,2024年成都市共有1417个村(社区)构建积分制管理机制,2112个村(涉农社区)入驻“川善治”平台,入驻率超90%,建成1321个星级村庄。此外,组织乡村治理骨干队伍培训6批次共169人,开展移风易俗宣传10415次。
这些亮眼数据,见证了成都市在乡村治理上的扎实工作,也彰显出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赛场。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智慧赋能,激活乡村治理新动力
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乡村社会事业处负责人介绍,该局积极推进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在新津区、邛崃市以及31个试点村深入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探索。为规范试点工作,制定了《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细则(参考)》,引导村(社区)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将纠治高价彩礼、抵制黄赌毒以及倡导文明志愿、邻里互助等内容纳入积分制管理范畴。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创新积分运用方式,通过推广“红黑榜”、设立积分兑换“爱心超市”等形式,让积分变得“可感可触”。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区(市)县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积分治理模式。邛崃市、新津区等地的“四三三”全域全员积分体系、“积分制+川西林盘”“花瓣积分”“信义积分”等,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回顾2024年,成都市已有1417个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积分制管理机制,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
新津区里的波尔村数智田园。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介绍,“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在成都乡村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都市将平台运用情况纳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分类建设指标体系,推动平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借助这一平台,村(社区)实现了积分制和清单制的在线管理,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变得更加智慧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截至去年12月,成都市2112个村(涉农社区)入驻“川善治”平台,入驻率超90%,建成1321个星级村庄,其中五星级村庄达110个,为61万余村民提供了便捷服务。2024年,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喜安社区等22个村(社区)在全省“川善治”千村激励计划中表现出色,共获得32个奖项和15.8万元奖金,成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优秀范例。
开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文化铸魂,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尚
农耕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所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成都市文联开展“大地流彩·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行动”,结合农事农季和民俗节庆,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特色活动。在郫都区举办的“天府粮仓•东林艺术季”开幕式及系列活动,吸引了6000余人现场参与,网络观看量更是上亿次;崇州市承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现场观众超10万人次,吸引各地游客58.7万人次,带动社会消费3.2亿元。
此外,成都市还积极组织参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美乡村乒乓球赛、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大地流彩·四川省首届“蜀香村歌”总决赛、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农民象棋大赛等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金堂县五凤溪贺麟故居:保育活化结硕果 文化薪传展新颜”成功入选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成为成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一张亮丽名片。
组团参加2024年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活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技艺,成都市实施“百千万”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深入挖掘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完善乡村工匠名录库。2024年,全市获评1名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25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培育市县级乡村工匠184人,并建立了16个乡村工匠工作站。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市县级乡村工匠545人,建立49个乡村工匠工作站。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孟德芝在第二届全国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和表演活动中,现场展示蜀绣技艺,让传统技艺大放异彩。
蒲江县蜀乡村歌大赛。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成都市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整治农村领域移风易俗“七条措施”,引导村(社区)把抵制高价彩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创建道德银行、“新风超市”、“红黑榜”等。在龙泉驿区洛带镇举办的“文明月月行”文明乡风主题月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通过乡村文化惠民展演、移风易俗集中整治、强农惠民志愿服务、群众身边榜样评选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2024年,区(市)县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10415次、举办文体活动523次,村(社区)召开协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坝坝会、座谈会等3340次,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彭州开展农民象棋大赛。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关爱护航,构建乡村和谐新家园
据悉,成都市十分重视农村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尤其是“一老一小”群体。在农村老年人关爱方面,积极推进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2024年,组织全市各区(市)县上门走访农村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5.5万人,发放生活物资4万余件、困难补助1200余万元,解决困难问题1310个,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安全。在特殊群体儿童关爱方面,对简阳市平泉街道高坪村7名、云龙镇新乐村6名结对帮扶儿童开展巡访关爱,提供帮扶慰问、志愿服务、心理疏导等服务,发放生活用品26件,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作为。研究制定廉洁村社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层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推动廉洁村社建设。制定多项任务清单,配合做好优化村级工作事项、规范村(社区)挂牌等工作,为基层减负。推进市委关于全面建立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梳理形成农业农村部门延伸到镇(街道)的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收回事项“三张清单”共92项。同时,推进乡村振兴爱心助农志愿者服务工作,组建全市“1+17”支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伍。2024年,组织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深入村(社区)走访34万余人次,引导将诚信守法、廉洁文化等纳入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管理,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龙泉驿区文明乡风月演出活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将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工作。首先是扎实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做好试点工作总结评估,完善“川善治”平台功能。持续组织开展“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培训,培养更多善治乡村的带头人。其次是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国家、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推广典型经验。再次是进一步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文旅体养融合;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文明乡风宣传,让乡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宽广,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