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在三大组,都是些合不来的人。

有什么关系,每个学期不是都要打乱重新调整吗?



我的几个好朋友都在一大组,我想跟她们在一起。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称心如意,你要学会去适应环境……



你跟班主任说一下嘛,新同桌老惹我,我真的想换一下。

才开学几天就找老师,不行不行,老师会觉得我很烦。同桌惹你,你就不理他撒,认真听课哈,乖!妈是为你好!



你以为你在温柔交流

孩子觉得你在指手画脚

你说“别急慢慢来”,孩子听成“再错打断腿”

你问“这次进步了吗”,孩子听到“又给老娘丢人”

你感慨“都是为你好”,孩子翻译“你听我的就对”

老母亲明明字字挖心掏肺

偏偏句句没说到娃儿心坎里


都说良好的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那咋个才能把“为你好”说成“懂你心”?

今天来听石室中学优秀班主任高启迪

聊一聊

亲子关系从好好说话开始

家校关系从好好沟通开始


本期嘉宾:高启迪

成都市石室中学班主任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说实话我也会焦虑和烦躁,既要备课、要hold住班里那么多孩子,还要关心自家娃的学习和生活,家里氛围也难免出现“鸡飞狗跳”。

但我深知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石,家校同频是防炸毛的特效药。




我们在焦虑、烦躁的状态下与孩子沟通,容易传递负面情绪,一言不合就可能“人仰马翻”。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注意说话的方式。

亲子沟通中有很多坑,我也踩过。比如溺爱讨好、粗暴指责、唠叨讲理、逃避忽视。我女儿有时也会向我提出抗议,说:“妈妈,你为什么总是不认真听我说话?”这让我意识到,不能因为她小就忽视她的话,胡乱应答敷衍了事。


“有话好好说”,并不是什么都顺着孩子说,而是要学会“共情式沟通,把话说到孩子心里”。

电影《哪吒1》里,殷夫人的沟通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当哪吒被村民冤枉后,殷夫人说:“我知道你心里委屈,你是想被大家认可接受的是吗?”这就是共情,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哪吒的需求是“被看见和被认可”。殷夫人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用语言和行动传递信任,赋予哪吒“英雄”身份,鼓励他“你帮助百姓斩妖除魔,百姓看到了自然就会认可你。”通过积极标签引导哪吒建立自我认同。

但日常生活中,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难免情绪上头,“激情开麦”,甚至“大打出手”。这时我建议我们可以尝试“变身”,转变一下角色。


比如我自己,经常觉得我把所有的耐心都给了学生,回家面对孩子总是像爆竹一样“一点就燃”。那怎么办呢?

我试着采用“教练式沟通,给孩子建设性意见”跟孩子沟通,具体方法是:

鼓励(你刚才尽力了,犯错不可怕)——指出问题所在(让我们看一下问题出在哪里)——设定目标,给出方案(为了达到什么目标,下一个阶段我们可以重点练习什么)。

父母是世上最爱孩子的人,但这份爱有时会让我们“关心则乱”,甚至“口不择言”。这时不妨跳出父母角色,尝试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的教练,沟通方式自然就变了,效果也会不一样。亲子沟通顺畅了,就更容易做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同频共振。




说到同频共振,我还想到家校沟通。家庭和学校就像人的左右手,必须相互配合。比如我之前遇到一位同学情绪低落,了解后发现他学习压力大,家庭氛围不好。我与家长沟通后,我们达成了教育目标的同频,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后来孩子逐渐走出了负面情绪。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内容变化,家长的参与方式也会变化,但教育目标不变,都是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完整、独立的人。

家校沟通形式不重要,做到同频共振很重要。


我也会犹豫,会不会打扰老师?这时我就代入教师身份,告诉自己,老师是欢迎家长进行家校沟通的。怎么沟通最有效呢?有两条小建议:

首先,不是随时随地,而是专事专问。发现孩子学习或行为表现有较大变化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与老师沟通更有效。

其次,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明确具体。比如“我家孩子最近表现如何?”这样的问题缺乏针对性,老师也只能“泛泛而谈”。不如更具体一些,比如孩子的交友情况、学习效率等问题,沟通会更有效。


不论是亲子沟通还是家校沟通

都是让语言成为彼此之间同频共振的桥梁

希望我们都能“有话好好说”

成为更好的“队友”


来源:成都教育发布

咨询电话:028—27215514

局长信箱:jysjyjqzjb@163.com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简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简阳教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