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光铺满鹿城街巷,采访本上又添新页。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新春走基层”记者行第二站在包头开展,循着民生温度与创新脉搏,再次扎进街巷阡陌、厂房社区,以“问民生、探创新、记温情”为主线,挖掘女性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治理、经济发展中的生动实践,记录妇联工作赋能城市发展的坚实足迹。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十八字治理经,串联起千家万户的冷暖;柜子里的家庭风险档案,叠满网格员365天的叩门足迹;12338妇女维权中心一站式服务流程,将法律条文碾磨成“一户一策”的民生药方。“每个符号都是幸福社区的共建密码;每条风险线都在守护家的温度。”记者在采访本上写下感悟。




爱心妈妈驿站内,看到琳琅满目的爱心物资,记者们一起聆听结对帮扶的暖心故事;社会福利院里,模拟家庭父母与孩童相拥的画面,让快门声都变得轻柔。这份温情流淌过历史长河,在“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展柜前泛起回响,“国家的孩子”李焱飚、查干朝鲁与记者们一同回忆童年,将这份历史温度与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经济领域的巾帼故事同样动人。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的“六合枕”针脚,串起50余名妇女的灵活就业路;久元牧业全自动产线,书写科技兴农的“硬核答卷”。全国首创的光伏稀土产业链妇联,让“她力量”深度融入产业升级浪潮。包头市妇联以10余个调研点位、50多次深度对话,勾勒出“引领服务联系”的立体图景——既有家庭课堂的润物无声,也有智能产线的澎湃动能,既见历史传承的厚重底蕴,更显改革破题的实践力度。





此次走基层,记者们带着问题寻答案、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展现了基层妇女工作的“民生温度”,更彰显了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的“改革力度”。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将激励全区妇女工作者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书写新时代巾帼建功新篇章。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宣传部

编辑:赵静炜

审核:吕洪凯

声明: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