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春节期间,走进洛南县惠民广场,或慷慨激昂或婉转细腻的秦腔经典曲目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震撼心灵的艺术盛宴。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笔者刚来到惠民广场,就被眼前的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所吸引,台上秦腔演员唱腔婉转动听,配合上声情并茂的演绎,韵味十足,台下的观众目不转睛,在罗天福一家寻梦西京的奋斗史中,体悟着贫穷与富裕、欺诈与诚实、潮流与传统、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感受着秦腔现代戏的魅力。



据悉,《西京故事》是一部秦腔现代戏,自2011年3月问世以来,深受社会各界称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全国优秀剧目,讲的是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的普通人的故事,生动、艺术、真实地展示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对当代农民工群体、大学生群体生活现状的观照。史锋是《西京故事》中罗天福的扮演者,身为一家之主,他乐观向上、忠厚勤劳、朴实善良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对当代年轻人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谈及和秦腔的缘分,史锋说:“我的祖父史治发曾是洛南县有名的静板书艺人。受家庭熏陶,我8岁便跟随祖父登台演出,在心底种下了戏曲的种子。13岁时被录入洛南县剧团艺术学校,正式踏上戏曲学习之路。2004年,考入洛南县剧团,主攻小生,作为主角先后参演了《西京故事》《王宝钏》《铡美案》等经典秦腔剧目……”这次洛南“购山货 唱大戏 过大年”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戏迷朋友过足了戏瘾,对于像史锋这样的戏曲演员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戏曲演员和群众其实是相互成就的,群众的掌声和喝彩也让我们在舞台上越演越起劲,越演越好了,前几天下雪、大风天气对我们演出很不利,但是看到台下坐满的观众我就充满了动力。”他笑着说。

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腔抒发的是秦人的广阔胸怀,用高亢激昂的腔调“吼”出来,是西北人的一种精神表达,豪迈奔放、酣畅淋漓。史锋告诉笔者,秦腔承载着西北人的情和中华优秀文化,自己作为秦腔演员和国家级非遗——洛南静板书的传承人,很荣幸也很骄傲,秦腔文化的传承也需要更多年轻人的支持与加入,才能将戏曲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秦腔、了解秦腔、爱上秦腔。面对未来,他说,希望能够多演出,和观众多接触,只有扎根群众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他和洛南县剧团的同事们会继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个剧种,就是一方百姓的精神图谱。古老的秦腔,在民间有着深厚基础,戏迷张淑慧告诉笔者,“多年没有看到这么多出戏了,特别感谢今年政府举办的‘购山货 唱大戏 过大年’活动,希望以后多演出,让我们这些老戏迷过过瘾,也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秦腔、爱上秦腔。”(毕波波)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