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期 总第813期


封 面 | 河北梆子优秀青年演员 孙娜


封 二 | 孙娜在《宝莲灯》中饰三圣母


封 三 | 越剧《我的大观园》


封 底 | 话剧《大国工匠》


左右滑动查看本期目录


本期要目

打开封面

青衣泪韵恸乾坤 娜影悲腔泣千秋

——河北梆子优秀青年演员孙娜折子戏专场有感

刘 媛

传梆戏之经典 拓青衣之意境

——河北梆子青衣、闺门旦演员孙娜的表演艺术赏析

孔来俊娃

剧目赏评

撼动人心的英雄悲歌

——粤剧《精忠魂》观后

崔 伟

植根于深厚历史的伦理演绎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观后

单跃进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

现代戏创新表达的精彩华章

赵 旸

网巾织就家国绮梦 庄谐演绎闽史华章

——闽剧《画网巾先生》评析

徐天维

探析话剧《杜甫》中戏剧世界的诗意建构

刘永莉

戏剧名家

从舞台名角到戏剧教育领路人

——景雪变深耕蒲剧教育二十载

姜志涛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没有离开舞台

——记优秀越剧演员沈再平

杜竹敏

千锤百炼 余韵流风

——记严凤英开山弟子田玉莲

郑少华

李龙云剧作的人物“复现”与深化

——从《有这样一个小院》到《荒原与人》

马 琳 王 琛

老骥伏枥豪气壮 呕心沥血谱新章

——记京昆作曲家王大元先生

郭宗民

演艺新空间

试析《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新突破

罗 嫱

探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对沉浸式戏剧理念的深度表达

邱 雨

互鉴·跨文化改编

试论“西戏中演”的继承与再创造

刘一澍

西剧中演:从实验走向流传

——《俄狄浦斯王》戏曲改编刍议

王维娜

跨文化语境下的戏剧改编与当代性表达

——从高甲戏《驯悍记》的改编说开去康 玥

由西式“驯服”到中式“和睦”

——评高甲戏《驯悍记》的中国化喜剧构建符艺夕

经典传承

从绍剧《闹天宫》谈传统猴戏的艺术底蕴与当代接受

李晓黎

艺术观察

寄厚望于河北梆子守正创新

甄光俊

从新编剧目看陇剧传承和创新的融合之路

翟晓霞

当代越剧现代戏的女性书写

徐丽鸿

非遗视角下的南剧表演艺术探微

苏 洋

舞台美术

梅兰芳对戏曲服装的改革与创新

——记“梅韵霓裳——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

张 锐

创造“多重、多元”的戏剧空间

——迪米特里斯·帕帕约安努的戏剧空间探索

庄兆法

数字戏剧

数字技术赋能越剧音韵教学实践研究

——以越剧语音电子字典“越音易通”APP为例

潘艺鑫 钱丽文

基层戏剧

“草根”剧团书传奇

——从越剧《君子成忠》看宁波海韵艺术团的逐梦之旅

连一苹

走进边疆

京剧在新疆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唱腔特色与存续展望

马 婷

歌剧音乐剧大观

有些风景只有爬上树顶才能欣赏

——评民族歌剧《红杜鹃》

文 硕

当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中的三重审美呈现方式

朱晓白

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国风韵的创新与传承之路

符 南

展现豪迈“诗仙”的酸甜苦辣

——音乐剧《将进酒》艺术特色分析

曹 侃

成长之旅的艺术再现

——评音乐舞台剧《体育场的流浪猫王》肖 萍

戏剧教育

传承与探索

——表演教学中关于“观察生活练习”的思索

依克桑·塔依尔

增强文化自信 提升美育质量

——高等院校戏曲社团建设路径研究

高 见 王春燕

演员手记

在伉俪情深中感受家国大爱

——我在锡剧《燕双飞》中饰演钱学森的体会

彭云波

外国戏剧

乌托邦的理想之国

——浅析阿里斯托芬《鸟》中的觉醒意识刘 阳

2025年《中国戏剧》往期回顾

左右滑动查看往期封面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