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丁堡,游泳池、电话亭还有出租车都能成为戏剧舞台。而第一次来到中国的裘·戈德布莱特博士也惊喜地发现,在上海的街头推开一扇门是饭店,隔壁另一扇门就是剧院。“商业、艺术与其他产业间衔接得越紧密,市民的感受越美妙。”这位爱丁堡艺术节资深专家由衷感叹。


爱丁堡艺术节资深专家裘·戈德布莱特博士正在分享。(主办方供图)

从上海到爱丁堡,一边是26间专业剧场+87个演艺新空间打造人的“第三空间”,另一边是一个城市吸引来自64个国家近四万名艺术家。跨产业的艺术新空间增加了演艺街区的黏性,以“有戏可看、有物可购、有景可赏、有友可聚”的“四有街区”满足了对演艺的更多想象。艺术与不同城市空间如何有机相融,并创生出“万花筒”般的艺术体验?

21日,演艺大世界“对话爱丁堡艺术节”主题活动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演艺大世界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王玉峰,黄浦区副区长沈丹娜,爱丁堡艺穗节首席执行官香娜·麦卡锡,苏格兰亚洲艺术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原爱丁堡艺术节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路易斯等出席活动。

时间回到去年8月,在爱丁堡国际会展中心彭特兰剧场举办的聚焦中国暨“魅力上海”推介会上,演艺大世界作为活动特别支持方参会并进行了全方位推介,向世界发出邀约:欢迎来到上海黄浦,体验不一样的演艺生活。这也是演艺大世界自去年上半年发布并实施出海行动计划后的成果之一。

21日下午,爱丁堡艺穗节首席执行官香娜·麦卡锡,苏格兰亚洲艺术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原爱丁堡艺术节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路易斯等一行,与演艺大世界艺术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代表开展热烈交流,实现“演艺大世界”品牌与国际知名演艺节展平台同台对话。


演艺大世界“对话爱丁堡艺术节”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上,苏格兰亚洲艺术基金会与演艺大世界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文化、创新、节庆组织等领域积极沟通,共同策划系列国际交流活动,推进演艺大世界的演出在爱丁堡艺术节上演,鼓励更多优秀原创作品和演艺IP走上国际舞台。据悉,上海是继爱丁堡、伦敦、纽约、阿德莱德之后,爱丁堡艺术节(艺穗节)开展全球推广活动的亚洲首站。

节展与城市相互造就

作为具有鲜明标识度的“上海文化”品牌之一,演艺大世界以“演艺业态与其他业态深度融合的演艺街区”著称。据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介绍,在节展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中,演艺大世界做出两大尝试:一是将剧院周边空间与城市公园“变身”舞台进行艺术展演,二是将户外演出放入室内,在高楼中建设多个剧场,做“垂直的百老汇”。从此,新艺术既能到街头,也能够进剧场。

如何将艺术更深入地融入户外,并吸引国际视野,距今已有78年历史的爱丁堡艺穗节经验丰富。尊重、开放以及关照每一个人,是艺穗节的三大原则,也是让爱丁堡这座“发现之城”容纳来自64个国家、近4万表演艺术家的“资本”。香娜·麦卡锡认为,“艺穗节有极丰富的艺术形式,走入爱丁堡的大街小巷,总有新发现。”理查德·路易斯将艺术节本身视为“艺术品”,他认为,要依据城市特色来办艺术节展,而艺术节展也大大增强了爱丁堡的城市品格与国际包容度。


爱丁堡艺穗节首席执行官香娜·麦卡锡正在发言。(主办方供图)

来自爱丁堡的人们笑谈自己的城市是个艺术“大熔炉”,恰恰展现出节展的溢出效应。当为期一个月的节展结束,人潮退去,但文化生态与产业仍旧留在城市中。香娜认为,艺术许可与保障环境尤为重要,“艺术节组委会与城市中的人们保持连接,整年为34个不同社区提供表演,并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而上海文联副主席、著名导演滕俊杰认为,演艺大世界更是以贯穿全年的演出,为市民与中外游人提供一年四季的艺术滋味,并促进带动城市文体旅商展融合发展。

人人都有一处艺术的坐席

在艺术行业工作了三十多个年头,香娜·麦卡锡认为,人人都有一处艺术的坐席。票价较低甚至免费的入场券、宽大的场地……城市中的节展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天然的舞台,但其背后的培养体系不容忽视。裘·戈德布莱特提及,“资金、专业保障以及社会资源缺一不可。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需要被‘支付’。例如爱丁堡艺穗节每件作品的平均票价是10磅,是相对经济实惠的,既能够保证艺术家的报酬,又能够吸引观众们尝试新兴艺术。”他认为,一个城市唯有重视艺术的氛围,才能让艺术家更强大。


演艺大世界“对话爱丁堡艺术节”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鼓励青年创作上,上海与爱丁堡之间需要一辆“艺术直通车”。爱丁堡艺术节亚洲艺术奖主席王永嘉认为,将爱丁堡的节展经验用于上海的文化建设是十分有价值的,但建设通道比引进节庆更有长期价值。“希望上海建设出通向爱丁堡的‘直达’路径,在以欧美文化为主的艺术节上,为亚洲艺术家拓展出一块阵地来,这对中国的青年人才走向世界舞台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演艺大世界“对话爱丁堡艺术节”活动现场,上海音乐厅外景。(主办方供图)

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演艺大世界的演出将更多出现在爱丁堡艺术节上,更多中国年轻艺术家也将踏上前往爱丁堡的路,增加更多体验交流与专业指导的机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