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历程,起步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那是一个中国汽车工业尚在蹒跚起步的阶段,生产能力不足、技术体系薄弱,合资模式成为破局之举。从1984年上汽大众的诞生,到无数合资企业的接连成立,合资合作模式始终承载着深刻的改革、创新与开放色彩。
上汽大众开创先河,一家家合资车企相继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注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全球化的视野,推动着这个行业从弱到强、从粗放到精细的现代化转型。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成长道路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四十年,于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却是一场从探索到辉煌的漫长跋涉。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合作模式,不仅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更铸就了全球汽车产业共生发展的经典范例。
唯改革者强
改革开放为合资合作创造了条件,更赋予了它深刻的时代意义。合资企业的使命,从来不只是单纯地引进产品和技术。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企业,初心即是以长远视角看待合作的本质——培育中国自身的汽车工业能力。从最初的技术引入,到后来的国产化推进,再到如今的技术反哺和全球化协作,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的推动下,逐步走出了一条从追随到共创的全新路径。
当前,社交媒体上关于合资合作成果与合资企业未来的讨论中,不乏一些质疑之声。然而,对外合资的开启,不仅拉开了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序幕,更奠定了中国汽车大国的基础,这一历史性的贡献不容否定。
1、开启合资模式,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技术和设施的落后,亟需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生产能力,而合资模式恰好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路径。
通过与大众汽车的合作,上汽大众不仅为中国市场带来了最新的汽车产品,更引进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促使了国内制造业在技术和质量上的跨越式提升。随着桑塔纳(参数丨图片)国产化进程的推进,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内零部件供应链逐步形成,完善了整个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汽大众开启的合资模式为中国汽车产业结束低水平徘徊、蓬勃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支撑,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重要催化剂。
1980年,饶斌率领中国汽车工业代表团考察德国大众
2、催生合资法、专利法,让后来者有制可依
作为中国首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不仅拉开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序幕,在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的引入方面,上汽大众项目也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
正是在上汽大众合资谈判过程中,我国吸收了中德谈判代表的意见,快速起草并细化法条,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合资法》,同时在德方的支持与帮助下,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专利法。这些法律填补了制度性空白,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合资合作提供法律保障,也为其他行业的合资合营提供宝贵的实例。
可以说,上汽大众合资项目的落地,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丰富、技术的提高,更为中国轿车工业成功开辟了一块“试验田”,为后来的合资车企们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极大地加速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升级。
3、合资先行铺路,为自主品牌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上汽大众的成功,直接带动了中国汽车的合资热潮,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与创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一切资源后来都为所有车企共享,也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发展壮大,上汽大众意识到,仅依靠模仿和简单的技术引进是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为此,上汽大众不断加码研发投入,建设了具备国际水平的研发中心,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从桑塔纳国产化,到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帕萨特,再到自主开发神车朗逸,上汽大众实现从本土化改进到双向合作开发、主导研发的转型。
1998年,上汽大众首批人员前往德国接受为期三年的全过程开发培训
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大批整车研发、生产、质量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更多的零部件供应商与研发机构也得以快速成长,使得中国的自主品牌能够依赖本土资源异军突起,在新能源赛道上弯道超车。
四十年来,上汽大众合资合作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个企业的范畴,而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技术层面,合资企业将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底盘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标准引入中国,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在产业层面,合资模式催生了国内零部件供应链的崛起,形成了完整而强大的工业生态;在生态层面,合资企业通过营销网络、服务体系和用户体验的完善,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家又一家的合资企业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为行业输送了大批技术和管理精英。这些成就,不仅是合资合作成果生动的展现,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更高台阶的基础力量。
唯创新者胜
合资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技术进步上,更在于企业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不断调整与突破。
对于上汽大众而言,合资模式的创新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传承,更是对未来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上汽大众以其对品质DNA的坚守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持续推动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不忘造车初心,坚守品质DNA,在新时代也始终是核心竞争力。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技术如何革新,品牌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可动摇。自上汽大众成立之初,造车的初心便是打造高品质、可靠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品质一直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也是上汽大众长期占据市场优势的根基。
“我们始终坚守品质DNA。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对每一位消费者的承诺。经典德系品质、安全耐用可靠、卓越操控性能,都是刻在我们产品中的基因“,在上汽大众40周年活动上,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强调,”品牌是我们的生命,也是我们和其它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法宝,我们会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它。我们会继续坚守品牌至上、品质至上的长期主义,下定决心打赢攻坚战、持久战。”这种坚持与初心,使上汽大众能够在中国市场实现长期的成功并树立起行业标杆。
新时代的合资模式适应市场的变化,创新并不只在产品层面,更多的是在模式和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40年的中德合作,让上汽大众深刻理解“美美与共”,携手合作才能赢得未来。2024年是上汽大众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迎来了成立40周年,同时也开启了合资合作模式的“大重塑”。
年中,上汽大众陆续签署了奥迪智能数字平台联合开发(AUDI)、全新混动/增程车型技术合作等多项协议,中德双方不断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这不仅是对股东双方的资源整合,更是对合资模式的深度创新,推动了合资体系向更高层次的“技术共创”跃升。
11月上旬,瞄准豪华电动车市场的新AUDI品牌正式发布,首款融合了经典奥迪基因和中国创新精神的纯电概念车亮相,有着更多智能化、年轻化的产品表达,展现了超越用户期待的设计,阐释了“美美与共”的精髓。
11月下旬,股东双方完成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续约,将合同延长至2040年。提前续约是中德股东双方对40年合作成果的认可,更体现了股东双方对上汽大众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这一系列动作结合全球视野和本土化需求,展现了上汽大众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二次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以及积极拥抱创新和锐意变革的奋进态度。合资精神在新时代并未改变,反而在创新和合作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改革是合资合作的起点,创新则是推动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球经济和汽车产业形势剧烈变化的背景下,上汽大众大胆探索合资模式的升级与创新,与合作伙伴携手并肩,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领域深度创新,共同开创未来。
在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企业的带动下,中国汽车工业不再仅仅是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而是逐步参与到全球研发体系和规则制定中。从过去的“拿来主义”到今天的“协同创新”,合资模式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条通向全球化的道路。
回望来路,改革与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成长的关键;展望未来,“唯改革者强,唯创新者胜”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不变法则。 “四十年少,再出发”,合资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的贡献,更在于如何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独特的生命力,激荡出属于未来的无限可能。四十年的故事,远未结束。合资合作的下一幕,正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