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将是更加残酷的消耗战和淘汰赛,但对我们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李双双说道。

2024年,依然保持全燃油车阵容的北京现代毫无意外又经历了极其挑战的一年。

全年18.3万的总销量,扣掉5万辆的出口销量,其国内零售销量低于小鹏,约等于第一年卖车的小米。

短短八年,北京现代从百万规模降到了和二线新势力一个量级,确实令人唏嘘,但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局。



去年底,北汽投和现代汽车达成协议,共同向北京现代注资10.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亿),用于新能源和智能化产品的研发。股东双方都还不想放弃。

另外,过去几年通过精简产品、削减产能、优化组织、扩大出口等措施,北京现代逐步将亏损从60.2亿人民币控制到了20亿人民币以内。

车卖得越来越少,亏损也越来越少,这种有点另类的“正比”关系,正好揭示了北京现代目前的态度。

“淘汰赛讲究剩者为王,我们要积蓄力量等待市场回归理性。“李双双说道。

策略对与不对暂且不论,至少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北京现代还有出牌的机会,当然这也可能是最后的背水一战。

按照目前的计划,北京现代将于今年8月推出首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内部代号NE,由烟台研发中心负责设计,据悉该车型将面向10-25万元的大众消费市场。

2026-2027年北京现代还计划推出3-5款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和增程。和其他合资企业一样,北京现代也会在这些产品中用上北汽集团的新能源技术。

此前的北京车展期间,北京现代官宣与宁德时代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合力研发电动车,共同加速北京现代的电动化进程。

另外,2024年8月现代汽车集团正式投资设立现代前瞻汽车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该中心将聚焦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共享出行、互联技术和电动化领域,为全新的新能源产品服务。

接下来的2026-2027年,是行业公认的合资企业的新一代新能源产品大年。采用中方的新能源平台,中外双方共同技术赋能,是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

对合资企业来说,这是抢回用户心智,摘掉杂牌电动车帽子的关键一战。无论北京现代准备得怎么样,这牌都必须得打出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