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宝马集团在德国兰茨胡特和北京同步发布了其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标志着宝马在电动化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凭借大圆柱电池、800V高压平台以及全新电机组合,宝马不仅重新定义了电动驾驶的性能标准,更以“能量智控系统”为电动车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一技术的发布,不仅是宝马电动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是其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兑现。
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包和能量智控系统
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与续航的双重飞跃
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是大圆柱电芯,这种电芯具有46毫米的标准直径和两种高度(95毫米和120毫米),为电池包的灵活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全新的800V高压平台,宝马实现了快充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的突破,极大地缓解了电动车用户的“里程焦虑”。与上一代电池相比,新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20%,续航里程增加了30%,充电速度提升了30%,部分车型的表现甚至更为出色。此外,宝马采用了“无模组”(Cell to Pack)和“电池车身一体化”(Pack to Open Body)技术,将电池包与车身结构深度融合,不仅使电池包更薄、质量更轻,还提升了能量密度,为车内空间、空气动力学表现和驾驶乐趣带来了显著优化。这种创新的电池设计理念,让宝马新世代车型在性能和效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宝马大圆柱电池实现革命性突破,将率先应用于新世代车型
“能量智控系统”:智能管理的“大脑”
为了确保电池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宝马为第六代动力电池配备了自主研发的“BMW能量智控系统”(Energy Master)。这一高度智能的控制单元位于电池包顶部,能够全面掌控高低压电源和电池数据,并对电机和整车电气系统进行精准调控。通过软件升级,该系统还能不断优化车辆性能和能效表现,为用户提供持续进化的驾驶体验。“能量智控系统”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日常运行中,更在于其对安全性的提升。它集成了多项创新技术,如智能安全电子保险等,并已申请多项专利。这一系统的投产,标志着宝马在电池管理技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BMW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的能量智控系统,确保动力电池运行更安全
全新电机组合:效率与驾趣的双重升级
宝马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在电机技术上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引入了和异步电机(ASM)励磁同步电机(EESM)的组合。异步电机则安装于前桥,具有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而励磁同步电机安装于后桥,能够在高转速下保持稳定动力输出,同时逆变器采用碳化硅(SiC)半导体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效率和功率密度。通过这种电机组合,宝马新世代车型的能量损耗降低了40%,重量减轻了10%,整车效率较现有纯电车型提升了20%。未来,用户还可根据需求选择“单电机”、“双电机”、“三电机”甚至“四电机”的动力配置,享受更多驾驶乐趣。
中国速度:宝马电动化战略的本土化落地
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技术引入上,更体现在其深度的本土化布局。自2017年以来,宝马在中国的动力电池生产与研发设施累计投资已超过140亿元人民币。2024年底,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已在沈阳生产基地顺利启动试生产,预计2026年将实现量产。这一速度不仅展示了宝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也体现了其在中国电动化领域的深厚积累。此外,宝马还携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顶尖供应商,共同攻克大圆柱电芯量产的技术难题。这种深度合作不仅推动了宝马电动化战略的落地,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树立了新的合作典范。
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于2024年底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顺利启动试生产
从0到100:宝马的“三个中心”战略布局
宝马在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其“电芯技术能力中心”(BCCC)、“电芯制造能力中心”(CMCC)和“电芯回收能力中心”(CRCC)的全价值链布局。这三个中心分别负责电池技术的研发、量产验证和回收利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池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电芯技术能力中心是宝马电池技术的核心引擎,专注于从材料研究到原型开发的全方位工作。电芯制造能力中心则验证未来高性能电池的工业化可行性,确保每一个电芯都符合宝马的高标准。电芯回收能力中心通过“直接回收”工艺,将电池材料重新投入生产循环,体现了宝马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
动力电池实验室已全面验证第五代动力电池安全性
结语
宝马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的发布,不仅是其在电动化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对电动驾驶乐趣的重新定义。凭借大圆柱电池、800V高压平台、全新电机组合以及“能量智控系统”,宝马在续航、充电速度、安全性和驾驶乐趣上实现了全面升级。而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和与本土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则为宝马的电动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2026年新世代车型的量产,宝马将再次引领电动化潮流,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驾驶体验。
BMW新世代概念车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