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同时,为了加强新四军的建设,延安方面派出若干干部前往新四军任职,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宋裕和,就是被派到新四军的干部之一。那么,宋裕和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宋裕和出生于1902年,湖南省汝城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大革命时期,革命的春风吹到了宋裕和的家乡,宋裕和也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27年,他加入了我党,不久后,宋裕和参加了游击队,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革命道路。

1928年,宋裕和穿越重重封锁上了井冈山,担任了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此后他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四军离开井冈山之后,宋裕和又转战赣南与闽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宋裕和参加了长征。

1935年秋天,宋裕和到达陕北,担任了军委二局副局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宋裕和担任了陕甘宁边区粮食局局长,主要负责粮食的保障等后勤工作。1937年年底,为了加强新四军的建设,宋裕和被派到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1939年,宋裕和升任军需处处长,主要负责新四军的军用物资保障工作,是新四军的高级干部之一。



皖南事变前夕的1940年12月,新四军分批转移了一些非战斗人员,其中就包括宋裕和。12月26日,宋裕和率领后勤系统与军法处执法连组成的先遣支队向苏北方向提前转移,并且在转移期间,他还想方设法运送出印刷设备、医药物资、医疗器械等,保存了大批有用物资,为后续新四军军部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因为宋裕和已经提前转移,所以他没有经历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重建之后,宋裕和担任了军部供给部首任部长,继续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宋裕和担任了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员,他主要活跃在华东战场上,积极做好后勤保障等支援前线工作,尤其是在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期间,宋裕和领导的后勤战线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可靠保障。



上海解放之后,宋裕和留在上海工作,那段时期,上海的经济建设任务较重,宋裕和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也是在宋裕和等人的努力下,上海的经济秩序恢复,经济发展很快就步入正轨。在这之后,宋裕和又担任了食品工业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营房管理部部长以及建筑工程部副部长等职务,官至副部级。

不管是在食品工业部工作还是在建筑工程部工作,宋裕和始终保持着饱满积极的热情,对革命事业具有坚定信念,同时,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优秀干部。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之后,宋裕和也受到了冲击,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以大局为重,积极抓革命、促生产,保持着旺盛的精力。1970年年初,宋裕和被疏散到江西,年底,宋裕和因病去世,享年68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