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说到底就是生活的艺术。

掌握好说话的方式,用令人感到舒服自在的方式与人交流,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耐心倾听,尊重他人表达


一个人,会说话,可以赢得听众;但只有善倾听,才能赢得朋友。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麻烦,并不是我们不会“说”,而是我们不会“听”。

有时,你说得越多,对方越听不进去,甚至越反感;但你听得越多,却越容易获得好感。

倾听时的沉默,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它是将心比心,代表着接纳和理解。

当你给别人更多时间和机会去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时,也更容易靠近和亲近他人。

倾听的本质,是你愿意去了解别人。没人愿意跟一个只想去表现自己的人交流,但大多数人都愿意,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交朋友。


说话圆融,化解他人困境


《史记》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楚庄王有一匹爱马因病而死,为了悼念,他决定以大夫之礼将马下葬。此举遭到朝臣强烈反对,认为于礼不合。许多大臣以死相谏,但楚庄王仍坚持自己的想法。正当群臣摇头叹息之际,侍臣优孟突然嚎啕大哭。

楚庄王吃了一惊,问他:“爱卿,因何事而哭?”
优孟擦着眼泪,说:“堂堂楚邦大国,有何事办不到?大王将爱马以大夫之礼下葬,不但不过分,还嫌轻视。我请大王以国君之礼葬之,这样诸侯们也会知道大楚的威武。”
群臣听到优孟的这番话,顿时哗然。
楚庄王却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说:“是我有欠考虑,为马下葬一事,就此作罢。”


在同样的事实面前,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刚正不阿固然可贵,但若言辞过于直接,不顾及他人感受,不仅会伤害别人,也容易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引发争论与冲突。

相反,说话时兼顾场合,方圆结合,既能让让别人感到舒服,也使自己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巧用自嘲,周全彼此关系


自嘲并不丢人,而是一种高级的自信。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有个故事:

杨七、杨巴在天津卖茶汤,有一次,李鸿章到天津,杨七、杨巴听从知府安排献上茶汤。
谁料李鸿章刚捧上茶,就看到碗中有黑色脏物,气得把茶碗摔翻在地。
杨巴顿时明白,中堂大人之前没有喝过茶汤,不知道上面漂浮的是压碎的黑芝麻。
于是灵机一动,一边叩头,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李鸿章听后,明白了其中缘故,心生欢喜,还赏了他100两银子。


简简单单一句话,既给了别人面子,也洗脱了自己的罪名。

给别人台阶下,本质上是给自己留后路。

不动声色给别人搭一个顺势而下的台阶,保全彼此的体面,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真诚赞扬,提供情绪价值


每个人都有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越能给其他人带来舒服、愉悦和稳定的情绪,他的情绪价值就越高。

“说话”就是一个提供情绪价值的过程,它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一个高情商的人,懂得用恰到好处的赞美,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他们不会空洞地夸赞,而是善于捕捉细节,用具体而真诚的语言表达欣赏。

很多时候,一句真诚的赞美或鼓励,就能成为一个人前行的动力。它像一束光,照亮他人的内心,激发他们的自信与潜能。

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别人、赞美别人、鼓励别人,这不仅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更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余生,愿我们都学会说话,让人生繁花似锦。

本期编辑 | 靳佳

©人民论坛新媒体出品

资料来源 | 夜听、洞见、读者;图片已获授权

点点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