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以邯郸为都,这里还有一个身份,即成语之都。如果以城市为单位来计算成语的话,邯郸无疑是名列前茅的。下面我们按时间顺序,来看看与邯郸相关的成语(邯郸人在邯郸以外产生的成语不算)。
【邯郸学步】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雅,就风尘仆仆来到邯郸,果然见到大街上的人走路仪态万千、风度翩翩。少年赶紧模仿起来,可是学了几天,他却怎么也学不会,而且越走越别扭,姿势比以前更难看了,最后只能爬着回到燕国。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庞涓率魏军攻克赵都邯郸,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八万大军(与魏军等同),兵发魏国都城大梁。桂陵之战,齐军大破魏军,魏军撤出邯郸,即围魏大梁救赵邯郸。
【豚蹄穰田】
公元前348年(齐威王八年),楚国入侵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带赍金百斤,车马十驷,去赵国搬救兵。淳于髡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农夫拿着一只猪蹄子,一碗酒,向神祈祷五谷丰登,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赵王果然发精兵十万,革车千乘,这是围魏救赵后的礼尚往来。楚军闻赵出兵,连夜引兵而去。
【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赵王认为中原的服装不适合骑马射箭,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此后赵国灭林胡、娄烦、中山国,开疆拓土,建北方五郡:五原、九原、云中、雁门、代郡,成为战国七雄中军力较强的一霸。
【价值连城】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楚文王时,命人剖开这块璞玉,才知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玉色光润无瑕,能够去尘埃,辟邪魅。冬天的时候和氏璧能够发热,代替炉灶,夏天则像冰块,带来凉爽。和氏璧一百步之内,蚊虫不入。
此后不知何故,和氏璧辗转到了赵国,为赵国王室所有。秦昭襄王派人到赵国,愿意用十五个城池,与赵惠文王交换和氏璧。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赵国宦者令(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昭襄王展开锦袱观看,但见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成无迹,真希世之珍宝。蔺相如见秦昭襄王对十五座城的事情只字不提,手持和氏璧重宝,忽然连退数步,威胁秦昭襄王勿食言,以十五城作交换,否则摔碎和氏璧。后来秦昭襄王没有给十五座城,蔺相如也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秦国的渑[miǎn]池(今河南三门峡渑池县)相会。秦王请赵王鼓瑟一曲,蔺相如请秦王击缻一曲。秦王请赵国献十五个城池,蔺相如请秦王将咸阳献给赵国。
赵惠文王回到赵国,拜蔺相如为右上卿,在廉颇的左上卿之上,廉颇忿忿不平,多次辱骂蔺相如。后来虞卿到廉颇府上游说,撮合这对赵国将相。于是廉颇肉袒负荆,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刎颈之交】
蔺相如岂能让廉颇真的受罚,他置酒筵款待,两人相谈甚欢,一醉方休,结为刎颈之交。
【步履蹒跚】
平原君门客数千,一个瘸腿的门客到井台打水,步履蹒跚,楼上妻妾哄笑起来,有的还模仿他走路来取乐。此人建议平原君杀掉模仿他走路之妾,平原君打发走他后,笑道:“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
一年多后,平原君的门客走了一半多,原因就是平原君“爱色而贱士”。平原君忍痛斩了几位当时羞辱瘸腿门客的美女,提头向门客致歉,于是门客逐渐又多了起来。
【割地求和】
公元前259年,邯郸之战,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秦国前相国楼缓,到赵国劝赵孝成王割六座城求和。平原君和虞卿反对割地求和,虞卿甚至建议割地给齐国,请齐国出兵救援邯郸。
【窃符救赵】
邯郸之战,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魏国派将军晋鄙率军十万北上,却在魏赵边境止步不前。魏国的信陵君从哥哥魏王处盗出兵符,其门客朱亥用铁椎击杀晋鄙,夺取兵权。信陵君挑选精兵八万人北上救赵,解邯郸之围。
【旷日持久】
赵国为了降低齐国的威胁,平原君用三座原属齐国的城池令卢、高唐、平原,交换齐国复国功臣田单。赵孝成王以田单为将,北攻燕国,用了很长时间,攻克三座小城。马服君赵奢反对用城池交换田单,也反对以田单为将,他认为田单故意消耗赵国,旷日持久才攻下三座小城。
【扬兵戏马】
东汉建立前,更始帝刘玄派刘秀北上,进攻邯郸称帝的王郎,偏将军吴汉率精锐骑兵,绕邯郸城策马驰骋,耀武扬威,守军为之胆寒。邯郸城破,吴汉封为建策候,后又封广平候。
【丛台置酒】
更始帝刘玄派刘秀北上,攻占邯郸,占据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刘玄担心刘秀难以控制,派尚书令谢躬率军屯驻邯郸监军,刘秀以庆功为名摆下鸿门宴,邀请谢躬和振威将军马武等人赴宴,想在宴会上除掉谢躬。
篇幅有限,大家在评论区补充邯郸的成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