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6月某日,甘肃民乐县某山沟,11名浑身是血的西路军逃到了这里。
为首的是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红九军代军长王树声,紧随其后的,是西路军骑兵师师长杜义德、参谋长李彩云、作战科科长李新国,以及其他几个干部和警卫员通讯员,拢共24人。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在高台、倪家营子惨败后,军队首脑在石窝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由陈浩昌、徐向前率部分人返回陕北汇报情况,其余人则兵分三路,继续与马家军周旋。
王树声、杜义德等人所率的这支人马,便是西路军残部的“右支队”。
在王树声的指挥下,他们与马家军边打边撤,向东转移,一路之上多次被敌人冲散,死伤惨重,700余人的队伍,到达民乐县时,仅剩24人,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一个个是疲惫欲死。
在确定马家军暂时找不过后,王树声便让大伙抓紧时间休息,准备半夜出山口,然后横越河西走廊到达龙首山,再东穿沙漠,东渡黄河,绕道宁夏,返回陕北。
作战科长李新国和参谋长李彩云,都是原红一军团红五团的人,二人老早就相识,感情深厚,因此,二人一起去了一块避风的山崖下睡觉去了,因为太过劳累,躺下后二人没聊几句,就呼呼大睡。
可睡着没多久,李新国便被枪声惊醒,他以为敌人来了,立马摸枪准备战斗,结果睁开眼一看,王树声和杜义德,正站在李彩云不远处,此时二人都拿着枪,枪口还冒着青烟。
李新国再定睛一看,李彩云身下全是血,他被杀害了!
见李新国醒来,王树声和杜义德并没有给他解释什么,而是转头离开,可头脑已经清醒的李新国,却已经想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是因为他那张嘴啊!
李彩云是1908年生人,甘肃临洮县人,出身普通农家,其父以种地为生,副业是打银器,虽家境普通,但还是缩衣节食,把李彩云送进学堂读书。
当时的临洮县,在甘肃算是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在学堂,李彩云接触了许多新鲜知识,尤其是革命党推翻满清政府的伟大事迹,更是让他敬佩不已,他从小立志,要做穷苦百姓做一些事情。
1926年,14岁的李彩云弃笔从戎,投身冯玉祥的西北军中,恰巧这时,西北军中有许多共产党人,李彩云与刘志坚、宣侠父等人,都成了至交好友,并深受共产主义影响。
可惜,他们并没有相处多长时间,刘志坚等人便被冯玉祥“礼送出境”了。
1928年,李彩云从军官学校毕业,从基层干起,短短2年时间,便升任排长一职。
1930年,由于在中原大战中惨败,冯玉祥的西北军被蒋介石改编,李彩云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二十六路军,并于第二年春,开赴江西“剿匪”。
1931年7月,李彩云到达江西宁都,挡在宁都大街上看到“打倒土豪劣绅,穷人翻身做主人”等标语后,李彩云的内心被触动了,跟他一起被触动的,还有许多二十六军的官兵。
在军参谋长赵博生、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等人的带领下,二十六军1.7万余名官兵在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
初入红军的李彩云,并没有什么名气,起初的职位也不高,只是担任连司务长、政治委员,但在整编中,李彩云学习刻苦,时常虚心向红军干部请教,进步极快。
由于在整编中的出色表现,他成了二十六军第一批入党的人,1933年7月,在董振堂的率领下,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团奔赴粤北,并在水口圩大战中大放异彩,毙伤敌3000余人,击溃敌人8个团。
在这场大战中,李彩云的表现尤其出彩,战后,他被升任团长。
1934年10月,李彩云跟随中央红军长征,10月后,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李彩云被调到“左路军”,归徐向前、“张”指挥。
当时的“张”野心勃勃,企图分裂红军,并强令红五军南下,这段时期,李彩云的心情十分沉重,但他依旧积极作战,努力干好每一件事情。
1936年,红四方面军成立了大金军区,李彩云被任命为军事部长,他开始组织军民剿匪,维持后方治安。
大金军区是藏族地区,情况十分复杂,但李彩云却克服种种困难,发动群众,努力扩大红军队伍,将军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大金军区撤销后,李彩云又被任命为金川军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一师师长,主要任务是阻击敌人。
艰难困苦中,李彩云成长极快,终于,1936年6月,痛苦的日子结束了,因为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到达了甘孜,在朱德、贺龙等人的努力下,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并成功与中央红军在陕北会师。
可会师没多久,红五军便与红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军组成了西路军,远渡黄河,前往河西地区,与西北的马家军展开斗争。
初到河西走廊,西路军节节胜利,并于1937年元旦,一举攻克了高台县,在此过程中,李彩云都是董振堂的得力干将。
可惜好景不长,占领高台没几天,马家军便集结了2万多人马围攻西路军。
当时的西路军孤军深入没有援军,虽奋起反击,但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依旧以惨败告终,甚至连红五军军长董振堂,都在高台县战死。
接下来的倪家营子,西路军同样损失惨重,这才有了石窝会议,残存的西路军,兵分三路牵制敌军的事情。
西路军惨败,王树声、杜义德所率的右路军仅剩24人,大家更应该团结一致走出困境呀?为何李彩云会在睡梦中被枪杀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彩云对“张”有很大的意见,在与人交流时,难免会有流露出一些不满,而王树声和杜义德,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
在那个时候,“张”的真实面目还未显露,而他在红四方面军中,又有很高的威信,王、杜二人听后,心里很不舒服。
再加上当时队伍仅剩24人,人心浮动,王、杜二人都是严苛战争环境中心存下来的人,他们比谁都清楚,这种情况下,队伍中有思想不一致的人,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这才在深夜中痛下杀手。
虽然战友被枪杀,李新国心痛至极,但当时的处境,他并不敢争辩,只能忍着心头的怒火,将李彩云草草埋葬。
这件事情,也成了李新国心中的一根刺,他总想着为李彩云讨个公道。
转眼时间来到1942年,延安开始整风,趁此机会,他把此事报了上去,可惜,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反倒使得他跟王、杜等人有了隔阂。
转眼又过了38年,时间来到1980年,此时,李新国已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建国后,他还曾担任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
在某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新国又提起了骑兵参谋长李彩云被打死一事,即便时隔多年,他依旧是老泪纵横。
1983年,关于西路军的一些事情“解冻”,趁此机会,李新国向组织写了报告,提交了上去,并且引起了重视。
当时,王树声已经离世,组织要了解情况,只能去找早已退休的开国中将杜义德。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杜义德竟直言不讳,直截了当的告诉来访者:“李彩云是我和王树声错杀的!”。
不仅如此,他还说王树声生前,也时常念叨李彩云,也多次承认杀害他是错误的!
既然知道当年错杀了李彩云,二人为何不主动出面,给李彩云平反,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当事人都承认了,事情就好办多了,在经过仔细查证后,1986年11月8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大量事实证明,李彩云同志无任何准备投敌的行为,确属被错杀,作出了为烈士平反昭雪的决定。
时隔49年,得知当年的亲密战友获得清白,李新国有多激动,可想而知。
1992年,曾担任国家副主席的李先念得知了此事,在他的过问下,李彩云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把《革命烈士通知书》和《革命烈士证书》送到了他的家属手中。
1993年1月,李彩云平反的事情,登上了《人民日报》、《甘肃日报》,更多的人知晓了他被平反的消息和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
秦基伟、伍修权等16位同志得知此事后,还亲自为李彩云题词,以表彰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
若李彩云泉下有知,一定很感激李新国吧?若不是这位亲密战友对当年的事情念念不忘,时隔40多年还不能释怀,他的冤屈永远无法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