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初,中原野战军司令刘帅和邓公在中央指示下,发起了宛东战役,并在战役中歼灭国军1.2万人,随后刘帅又提出“中原区的任务是将战争引至蒋管区。利用敌人的人力、物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并把这个区域变为向东、向南、向西进攻的基地。
刘帅决定趁着汉水流域敌军兵力空虚之际,歼灭襄阳地区的国军,这场战役便是解放战争时期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襄樊战役。
由于该场战役的重要性,所以必须派能力足够强大且熟悉当地的将领,才能顺利完成打赢这场战役。
中原军区司令刘帅经过一番思索后,选定由中原野战军(中野)6纵、桐柏军区28旅和陕南军区12旅总共14个团3万兵力联合执行该项任务,总指挥为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之所以会选定王宏坤根本原因就是他的资历足以协调性格强势的王近山及其他地方部队将领。
襄樊(也称之为襄阳)地处汉江中游,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中原,乃是连通四方的水陆交通枢纽,由于襄阳的重要性,所以他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由于襄樊的重要性,所以老蒋在这里部署了白崇禧、顾祝同、张治中三个集团,希望可以守住该地,之后他任命了康泽为第15绥靖区司令官。
抵达襄阳后,康泽让让川军163旅守老河口,164旅守樊城;中央军104旅和国民党23旅的教导队和宪兵队、特务营守襄阳,由于襄阳城防空去,所以他又从两个川军旅中抽调两个团加强守备,随后又担心自己指挥不动川军,便推荐让川军名将郭勋祺担任他的副手,希望两人能为他守住襄樊这块要地。
战役总指挥王宏坤经过一番思考后,避免自己的缺口,发挥自己优势的策略,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击襄阳城外的山头,之所以会选择优先进攻襄阳外围的山头,根本原因就是襄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形,所以想要顺利拿下襄阳,关键是拿下这些山头,国军在各个山头修建了不少碉堡,每个碉堡都相互依靠,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强大的火力网,拿下这些山头,是战役取胜的关键。
随后,部队也按照这个执行,经过一番波折后,虽然拿下这些山头,但是也付出了不少代价,而且白崇禧已经派出增援部队,因而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拿下襄阳,有可能会造成战役的全面失败。
这时候攻城总指挥、六纵司令王近山提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重新制定策略,放弃“先攻山后攻城”的惯例,决定采取“刀劈三关”战法,夺取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打开走廊通道,以少数兵力、火力扼制山上的敌人,主力则逼近城垣,直接突破。
然而陕南军区司令刘金轩反对王近山的建议,觉得该策略有问题,跟王近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刘金轩之所以会提出反对建议,根本原因就是在抗战时期,王近山已经执行过该策略,但是部队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所以他不愿意历史悲剧再次发生,所以他坚决不同意王近山在采取该项策略。
由于刘金轩的口气不太好,这让已经一肚子火的王近山很是不爽,两人为此爆发了激烈的争执,谁也不愿意后退一步,随后他将电话打给了战役总指挥王宏坤,在电话里他赌气表示:“我不干了,我不指挥了,撤兵吧!
王宏坤则是以安慰的口吻安抚王近山,并表示你不指挥我来指挥,然后他第一时间赶到6纵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然而两人在会议上又因为战术问题吵了起来,王宏坤第一时间介入调解,随后看情况差不多了,先是批评了王近山“撂挑子”的行为,然后又指出了刘金轩部进攻迟缓的问题,算是各打了双方五十大板。
看气氛缓和后,王宏坤决定支持王近山的攻城战术,随后要求全军上下要以大局为重,统一调度,确保战役的最终胜利,为了避免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还出现问题,王宏坤对部队进行了重新安排,城西由6纵负责主攻、城东北和城东南由于陕南12旅和桐柏28旅负责主攻,之后又将该策略汇报个刘邓首长,并获得了两位首长肯定,刘帅还表扬王近山“越来越会动脑子,仗越打越精了”。
很快相关工作准备完成,我军随即打响总攻,负责主攻的王近山先是集中优势火力打击西门,接着让工兵接连爆破,最终在城墙处打开了一个缺口,随后部队发起冲锋。
康泽第一时间调集部队反扑,并对外请求援助,老蒋虽然第一时间派兵支援,但是部队都被我军成功阻击,在没办法情况下,康泽只能继续调动部队疯狂反扑,在这时候,桐柏28旅和陕南12旅也顺利打入城内,并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随后三支部队在城内相互配合,对城内的国军分割包围,歼灭了所有的敌人,从而顺利歼灭了在城内的全部国军。
襄樊战役从1948年7月2日—16日晚上19时结束,总共历时14天,14天的时间内我军全歼襄阳守军,活捉国民党军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及副司令郭勋祺邓国民党中高级主官被俘,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人,该场战役被称朱老总称之为“模范型战役。
这场战役结束后,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就是6纵和12旅因为抢夺康泽一事发生冲突,并造成陕南12旅人员伤亡,陕南12旅长孔庆德第一事间向王宏坤汇报了情况,随后王近山抱歉,之后王近山也真诚恳道歉,这件事情顺利结束,6纵之所以会出现战场纪律情况,主要就是和政委杜义德缺席有关。
襄樊战役结束后,刘帅对这场战役进行了总结:“这一战役……极似打篮球,双方互相牵制,以一人乘机钻隙投篮的方法……”邓公对战役的结果十分满意,以十分肯定口气表示:“襄樊战役的胜利,其政治意义不亚于军事价值。”中央在祝贺的电文中指出:“这一汉水中游胜利,歼敌2.1万,解放城镇7座……对于中原战局的开展帮助甚大。
襄樊战役后,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相互配合,让中原战场从被动转为主动进攻,彻底改变了中原战场的局势。
6纵17旅49团在这场战役中发挥出色,在襄樊战役结束后,被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随后这支部队又参加了淮海、渡江、朝鲜战役,立下了无数功勋,是一支战略卓越的功勋部队。
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这支部队成功参加了70周年大阅兵。
时光虽已流逝,无数先辈已远去,但是功勋和军旗永存。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