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声枪响打破了西安古城的宁静,很快就有传言称开枪者为胡宗南手下第一军团的团长张灵甫,因其怀疑妻子不轨,所以开枪射杀。

这位被亲夫所杀害的女子叫吴海兰,是张灵甫的第二任妻子,其父亲吴学炳是四川广元城南的一位铜匠,专门为人铸造铜锁、铜锣等铜器。



吴学炳心灵手巧,技艺纯熟,是方圆二十里最好的铜匠,因此在当地有些名气。吴学炳与妻子吴张氏生有两男一女,老大吴正有自幼读私塾、念八股,写得一手好字;老二吴正全不学无术,沉迷于烧鸦片。

1917年,吴家诞生了一个女婴,取名海兰,小名菊娃子。吴海兰生得粉嫩可爱,亲人讨喜,深受父母兄长疼爱,7岁那年,父亲力排众议送她上学,教的她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因其长相出众,还被誉为校花。

吴海兰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为她择一良婿也是家中大事,但来提亲的人家吴学炳一个也没有看上,直到张灵甫的出现。



当时张灵甫已是团长,前途无限,且家底丰厚,吴海兰嫁过去必不会受苦。于是,便由吴学炳亲自做主,张罗了这门婚事。

成婚那天,张灵甫专门派人到成都定做了12双皮鞋,请了广元最好的厨师,又派了一连士兵到县城接亲,排场很大。吴学炳心中欢喜,给女儿精心赶制了一套铜器作为陪嫁。

几天后,张灵甫和吴海兰骑着一匹枣红大马回门,很是气派,街坊邻居见此情景都纷纷打趣:“菊娃子抖起来了。”为了款待女婿,吴学炳特地割了几斤肉,打了好酒,一家人其乐融融,令人羡慕。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一年后,吴海兰却突然死在了张灵甫的枪下。

悲剧发生后,西安各界妇女纷纷游行集会,并联名上书南京政府,要求惩处凶手张灵甫。不久,消息传到了四川,吴学炳震惊不已,继而哀嚎痛哭起来,妻子则当场昏死过去。

吴海兰大哥吴正有听后也满腔怒火,当即就来到西安告状,替妹妹申冤。然而,无论他如何递状子,军界和地方法院都不予理睬。原来,张灵甫此时正受胡宗南的重用,没人愿意得罪胡宗南。

此事一拖再拖,直到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迫于压力,胡宗南只好将张灵甫押解南京监禁。吴正有在西安奔走了两个多月,终于替妹妹申了冤,同年返回广元。



然而,整件事中,最无辜的要数张灵甫和吴海兰唯一的女儿张芳云,惨案发生时,她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吴海兰死后,吴学炳夫妇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这个外孙女,但由于吴家与张家就断绝了来往,外孙女的下落他们无从得知。解放初期,吴学炳夫妇先后离世,临终前,他们嘱咐大儿子吴正有一定要找到张芳云。

吴正有子承父业,新中国成立后也干起了铜匠,他与妻子共生育了12个孩子,但只养活了一男一女,生活相当窘迫。再加上运动频繁,吴正有不敢对外提起妹妹与张灵甫的事,所以寻找外甥女张芳云的事情也一直无法执行。



1969年,吴正有因病即将离开人世,他这个任务又交给了女儿吴玉清,要她务必找到张芳云,完成全家人的心愿。

吴玉清小时候就听说过自己有个长相绝美的姑姑,但最终惨死亲夫手中,唯一女儿也下落不明。为了完成祖父和父亲的遗愿,吴玉清接下了这个担子。

斗转星移,时间很快就来到了90年代,吴玉清也从纺织厂退休了。考虑到社会环境不再紧张,吴玉清开始了她的寻亲之旅。



1993年,吴玉清的大女儿在地摊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名为《张灵甫杀妻案》的文章,里面详细叙述张灵甫杀妻的全部过程,还提到他们的女儿“芳芳”正在陕西某县人民医院工作,张灵甫与原配邢琼英的儿子“小礼”是陕西省政协常委。

看到这篇文章后,吴玉清十分欣喜,她立马给西安市政协发去了一封寻人启事。然而,仅凭“芳芳”和“小礼”两个不完整的名字实在无法寻找,西安市政协也无能为力。

就在吴玉清灰心时,厂工会委员会副主任石素英被她的诚心所打动,决定亲自带她去西安寻找,吴玉清感激不尽。



经过长途跋涉,吴玉清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西安,并在一处招待所中住下。紧接着,他们就来到了陕绵十一厂工会,恳请负责人刘主席帮助寻找。

刘主席十分热心肠,连续联系了十几个单位,但都没有找到“小礼”和“芳芳”。最后刘主席提议吴玉清与西安市民革联系看看,没想到当天下午,吴玉清就见到了张灵甫和邢琼英的儿子张居礼。

得知吴玉清是吴海兰的亲人,张居礼也十分激动,他立马组织两家人见了面,并谈起了当年的往事。



原来,在吴海兰和张灵甫出事后,他们的女儿张芳云就被寄养在奶妈家里。由于张芳云是七个月就早产的婴儿,体弱多病,险些丧命,好在张灵甫的原配邢琼英心地善良,接过了照顾张芳云的担子。

在邢琼英的照顾下,张芳云逐渐长大,每逢清明节,邢琼英都会带上两个孩子到吴海兰墓前烧纸,并告诉张芳云真相。

张居礼叙述完往事后,吴玉清已是泪流满面,两家人决定次日下午就去蓝田县寻找张芳云。但谁也没想到,很少来西安的张芳云,却在第二天突然来到了张居礼家里。



当得知眼前身体稍胖,大约60岁的妇女就是自己寻找了许多年的姐姐时,吴玉清失声痛哭,激动地扑在了张芳云的怀中。

之后,张芳云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从她有记忆起,就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父亲也不常来看她。可即便只见了几次,父亲还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芳云说:“父亲很威严,很冷酷,身上有一股杀气。我跟他说话时,他总是嗯、嗯几声,脸上毫无表情。”



长大后,张芳云被分配到医院工作,但由于她父亲的原因,十年运动中还是没能逃过被批斗的命运,个人问题也迟迟不能解决。好在后来一个毛德仁的青年不介意她的身世,与之结了婚,两人先后生下两男两女。

听完姐姐的遭遇,吴玉清潸然泪下,她强忍着泪水邀请姐姐回乡看看,张芳云欣然答应。

1995年,张芳云在丈夫和女儿的陪同下,从蓝田县来到了广元。在吴玉清及其子女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吴学炳夫妇、吴正有、吴正全的长眠之地。

跪在亲人们的坟前,张芳云心情沉重,低声呢喃:“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芳芳来迟了,还请你们原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