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二月十八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节气,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雨水节气有很多习俗,人们感悟天时,实现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今天雨水节气,遵照“吃二样,做二事,忌二事”习俗,顺应天时安康!
一、吃二样
1、罐罐肉
雨水节气这天,出嫁了的女儿要回到娘家,送上自己做的一罐肉,这罐肉是用小火煨的,肉质酥烂,里面还放了甘蔗、红枣、桂圆、枸杞等食物,炖出来的食物香甜滋补,包含子女对老人的一片孝心。吃了罐罐肉父母,寓意着父母健康长寿!
材料:五花肉适量,芸豆、海带、大枣、枸杞、桂圆,葱段,姜片,花椒,大料,酱油,花生油。
做法:1、把五花肉洗净,切成1.5公分见方的方块,凉水下锅,加入料酒去腥,大火烧沸,撇去浮沫,肉焯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2、锅里加入花生油放入肉块翻炒出油脂,加入葱姜、花椒、八角炒香,再加入酱油上色,倒入坛子或者砂锅中,加开水慢炖半小时左右。3,加入枸杞、桂圆,放入少许盐,炖至软烂。4、晾凉后,用红纸将罐口封住,用红绳扎好罐口,取红绳的长寿之意,祈求父母延年益寿,记得雨水送父母。
2、吃春笋
南方地区,雨水节气有吃春笋的食俗,春笋不但是时令蔬菜,更是节气美食,有着节节高的美好寓意。
食材:春笋2根,蚝油少许,盐少许,葱段,姜片,花生油。
做法:1、春笋是雨水节气的时令美味,有“蔬菜之冠”的美称。2、把春笋去皮,切成块,用淡盐水煮开焯水,目的是去掉春笋的草酸和涩味,口感更好,也更健康。3、锅里放入花生油,入葱姜爆香,倒入春笋煸炒均匀。4、加入1勺蚝油,撒上少许清水,大火烧开,改成小火慢慢焖。5、春笋充分焖熟,加入少许盐调味,出锅即成。6、雨水记得吃春笋,节节高好寓意。
二、做二事
1、春捂
民间有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就是春天要多捂一些时日,原因在于北方的雨水节气,正是天气变化最频繁的时候,春寒乍暖,忽冷忽热,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
2、养脾胃
雨水节气,天气变化频繁,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最适合养脾胃,脾胃好了,胃口自然就好,身体也就更加健康。
三、忌二事
1、忌油腻食物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春节期间人们往往食用了大量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脾胃已经承受了较大负担。雨水时节,春季人体阳气初升,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若继续摄入油炸、油煎、肥腻的食物,易导致消化不良、腹胀、上火等问题,甚至可能诱发高血脂等疾病,不符合“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传统习俗中,人们会在雨水时节逐渐调整饮食,改为以清淡饮食为主,帮助脾胃恢复功能。
2、忌生冷食物
传统民俗讲究顺应天时,雨水时节早晚仍然寒凉,人体阳气尚未完全生发。如果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及寒性水果,会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等问题,还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古人认为寒从脚起,病从口入,人们会多选择温性食材,帮助身体驱寒暖胃,养护阳气。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