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阖家团圆、欢乐喜庆的美好寓意。

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谜、共食元宵,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里。

而在这热闹非凡的节日背后,还藏着诸多养生之道,让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收获健康。



一、春捂御春寒

元宵节处于雨水和惊蛰两个节气之间,此时气温虽有所回升,但相对比较寒冷,天气变化不定,易出现寒潮,可伴有严重的“倒春寒”现象。

气温的回升使得人体的毛孔开始扩张,若是冷空气突然来临,寒邪侵袭体,易使人患病。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此时仍要继续春捂,注重保暖。

二、适当“走百病”

“走百病”是元宵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又称“散百病”或“游百病”。

在过去,每到元宵节夜晚,妇女们便会结伴出行,穿梭于街巷、桥梁,她们相信通过这样的行走能够将身上的疾病和晦气通通“走掉”,从而换来一整年的健康顺遂。

走百病让身体动起来,“动则生阳”就能提升人体的阳气、疏通经络、条畅气机。有助于更好地“发陈”,春天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生发阳气

现代人平时不怎么走路,活动量太小,更应该在元宵节出来走走。

你也可以甩臂踮脚走,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这六条经络可以在甩臂中得到疏通。

踮脚走主要是前脚掌内侧和大脚趾在起支撑作用,可以同时刺激到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这三条经络。

甩臂踮脚走有助于加强脏腑功能。



三、吃元宵

元宵(汤圆)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有团圆美满的寓意。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汤圆主要由糯米制成,性质黏腻,较难消化,因此不宜多吃,尤其是老人、小孩和脾胃虚弱的人。

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肝与春气相应,五味为酸,春天本来就容易肝阳上亢,如果酸味食品吃的过多,会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而损伤脾胃之气。

为了抑制肝木旺以克制脾土,人们在春季的饮食中注重增加甘(甜)味以补脾。

元宵以单一甜馅为主。外皮由糯米做成,糯米性平味甘,能补虚调血、开胃健脾,搭配不同的馅,则有各异的食疗功效。

黑芝麻,能滋养肝肾、益气养血、清虚火。花生,有润肺和胃、治燥咳、反胃等作用。核桃,可补充能量,健脑补肾。



另外,我们在煮汤圆的时候,可以放点酒酿,酒酿是糯米发酵的产物,凡发酵之品都易消化,且助消化。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胃溃疡、消化不良、糖尿病、心血管、高血压的人群以及脾胃消化能力差的宝宝不宜多吃汤圆,以免造成身体负担,使原有症状加重。

(汤圆吃多了,肚子胀难受,怎么办?可以吃大蒜化解。可以吃两个黑蒜或用几瓣生蒜煮水,喝水吃蒜就会舒服)

四、赏花灯,猜谜语



元宵节赏花灯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心情的活动。中医认为,“喜”能养心气,愉悦的心情有助于身心健康。

春季由肝主令,所以春季要护肝,保持肝气的条达,而最关键的就是保持心情的舒畅,以免影响肝气的疏泄。

夜幕降临,花灯亮起,热热闹闹、开开心心,赏灯人一路行来,既大饱眼福,愉悦了心情,还可以使肝气舒畅条达。

此外,赏花灯对放松颈椎和改善视力也有好处。花灯都是挂的比较高,一趟花灯赏下来几乎都是保持仰视的姿势。

因此元宵节,不只是一场欢乐的节日庆典,更是一次传统与养生的完美融合。

让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其中的养生智慧,以健康的身心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悠然境作为一个基于文化中台打造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数字经济生活平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践行,传统文化的智慧更是在我们企业管理和文化中每天落地和实践。

我们不仅专注物质财富增长更看重内在精神的富足,芭蕉派作为数字经济生产型交易实验平台为我们提供创业机会创造物质基础。

同时公司将布局以茶道、音疗、读诵经典、溯源、大健康、人工智能AI等为内容的数字生活空间,带领更多人走向生命内在的探索,从而找回本真的自己,真正实现“悠然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供读者分享学习,感谢原创作者们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原作者后台联系小编,我们将第一时间做相关删除处理,感恩有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