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乙

随着大银幕亮起,电话铃声将观众带入城市治理的微观现场。2月18日,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上映。该片以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的创新实践为主体内容,从世界超大城市治理的共性问题入手,通过纪实拍摄手法,以真实影像、真实人物、真实经历,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鲜活故事,描绘了“一条热线”撬动超大城市治理改革的生动画卷。

《您的声音》创新采用浸入式拍摄手法,通过热线工单的流转轨迹,串联起12345话务大厅、老旧小区改造现场等多个民生场景。正如影片总导演所言:“基层工作者处理诉求时日复一日地协调各方,解决复杂难题。这其中既有精准运用政策法规,也有耐心安抚群众情绪,更有对创新治理方法的探索。每一项诉求的解决,都是基层治理能力的生动体现。”可以说,这部电影既是对北京接诉即办工作进行的一次总结,也为进一步优化提升接诉即办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始终把“人”作为城市的核心,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积极回应市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才能和市民一道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同时,践行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完善城市治理法规制度,助力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才能为市民提供温暖有序的城市服务。近年来,北京市通过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实现了对公众个体诉求的全覆盖式精准吸纳。六年来,12345热线受理群众和企业反映1.5亿件,诉求解决率从53%提升到97%,诉求满意率从65%提升到97%,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部纪录电影的背后,是北京以一条热线撬动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是将精准回应式的“接诉即办”与积极行动式的“主动治理”相结合,既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也攻克城市治理难点“大事”。认真倾听来自越来越多市民的“您的声音”,依法切实解决市民诉求,成为驱动政府服务深刻变革和水平提升的内生动力。

放眼全球,超大城市治理都是一道复杂的难题。城市既要拥抱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文明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又要统筹稳定、和谐、安全、开放、包容等多样化的目标要求。面对千头万绪的超大城市治理任务,如何让每位市民的声音都被听到,怎样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能力与水平。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而言,在问需于民中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针对性、精准性,本身就是一种有温度有效率的治理方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这是“市民热线”第一次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您的声音》这部纪录电影走进影院,也标志着北京接诉即办改革正不断走向更加深化的新阶段。

从“吹哨报到”到“接诉即办”,再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着眼于聆听每一位市民的声音,接诉即办机制在持续深入推进中不断优化升级。无论是聚焦医疗服务、预付式消费等13类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开展主动治理,还是进一步梳理一张工单涉及的各个层面职责,为基层从源头上减压;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投入应用,持续强化平台功能,还是外国人通话也能做到实时翻译……在这场为民服务的“大棋局”中,一条热线讲述的上下同欲故事,将在银幕之下演绎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北京,也将在这一进程中更加鲜明地彰显大国首都服务群众、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