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锦
“梁”字,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金文,其本意为水桥的意思,也就衍生出诸如桥梁等词汇。那么,“梁”作为封建王朝的国号,在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几次呢?
一、梁(南朝)
梁朝的建立者是齐朝的宗室贵族萧衍,相传他是西汉开国功臣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公元502年,齐朝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将统治权转让给梁王萧衍,萧衍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梁,定都建康,史称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在整个南朝各统治者之中,属于名列前茅的佼佼者。但随着他年龄增大,到了他的执政后期,他开始痴迷宗教,并以此为寄托,导致国家大量的金钱流入寺庙,寺庙也成为掌握社会财政的主要大头,后世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后来东魏的降将侯景投降梁朝被梁武帝收留。但侯景后来不满意梁朝和东魏交好,于是在公元548年发动政变,围住建康,梁武帝被活活饿死。随后侯景又先后立了三个傀儡皇帝。最终在公元551年,侯景自立为帝。次年,梁湘东王萧绎派王僧辩等人联合驻守在岭南的陈霸先,联合击溃侯景,侯景也在出逃的过程中被部下所杀,这起历史事件被称为“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后,梁朝爆发了大规模争夺皇位的战争,以致于长江以北的土地和川蜀、云贵地区均被北方的北齐和北周夺取,梁朝实力大为缩减,这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公元557年,梁朝大将陈霸先废黜梁朝皇帝,自立为帝,梁朝灭亡。
梁朝自公元502年起,至公元557年止,共历五十五年。
二、后梁
后梁的建立者是唐朝末年大将朱温,他原先是起义军首领黄巢的部下,后来归顺唐王朝被封为将军。公元907年,被唐廷封为梁王的朱温接受唐朝末代皇帝李 <木兄> (笔者按:读音通“处”)的“禅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立国289年的唐朝正式灭亡。
朱温这个人荒淫无度、暴躁残忍、猜忌心重。当政以后,朱温的生活除了杀戮大臣之外,就是纵欲宣淫。朱温的目标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的嫔妃,连大臣和儿子们的妻妾他也不放过。更为震惊的是,朱温诸子竟然为了成为继承人,纷纷主动甘愿献出自己的妻妾,让她们借着去皇宫侍寝的机会打探消息,以此争夺储君的位置。
到了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打算立朱友文为继承人,而此时正在朱温身边侍寝的朱友珪妻子张氏得知此消息后,立刻穿信给朱友珪。朱友珪担心自己会被朱友文所害,于是先发制人,买通了宫廷禁军,发动政变杀死朱温,自立为帝。
暴力而来的皇位却并不牢靠,得知朱友珪弑父自立以后,其他诸子纷纷气愤不满。公元913年,朱温第三子朱友贞发动政变,欲诛杀朱友珪,得知消息后的朱友珪在惊恐中自杀身亡,朱友贞继位,是为梁末帝。
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存勖率大军进攻后梁都城开封,朱友贞此时已众叛亲离,随即命令臣子将自己杀死,终年三十六岁,后梁灭亡。
后梁自公元907年起至公元923年止,共历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