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

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

包括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说法,源自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四种发明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一、造纸术

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方絮,这表明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的蔡伦,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这种纸也被叫作“蔡侯纸”。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原料分离、打浆、抄造、干燥四步法造纸术。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也让当时的人们对纸的概念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



二、指南针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人事的结果。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三、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火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火药的配方在后期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制造战争武器,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四、印刷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早期的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亦称“雕版印刷术”)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后来出现的拓印碑石等。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之后,逐渐发明了刻版印刷技术。

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其中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且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而活字印刷术是由宋仁宗时期的毕昇发明的。



印刷术主要有四个步骤:研墨、刷墨、固定、拓印。把需要的字排在字盘里,用刷子蘸一点油墨在盘子里研磨,直到油墨均匀的分布于刷头上,再往字模上刷均匀,每个标点符号都要刷到,再把宣纸放在字模上,用滚轮一点点滚,力度要适中直到每个字都清晰为止。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金刚经全长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张粘连起来而成一卷。卷首有释迦说法图,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题记。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雕版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来源:格海文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