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国时期的奉系将领张作相,可能有人会以为他是张作霖的本家兄弟,其实二人只是名字相近,并非出自同一家族。
不过他们与马龙潭、吴俊升等人却是结拜的八兄弟。这些人年龄相差比较大,老大马龙潭比老八张作相年长了二十四岁。


张作相戎装照

奉系开基元老

张作相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能跟这些江湖大哥称兄道弟,说明其必有过人本事。他少年时家境贫寒,打过短工,干过泥瓦匠,曾经被兵痞无故殴打。

在连续经历生活挫磨后,带领一干朋友杀死了仇家,跑到新民府八角台投奔了张作霖的保险队。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


因在战斗中机智勇猛,危急时刻救过张作霖的命,与张作霖遂成患难之交。接受清政府收抚招安后,张作霖为培养自己的亲信班底,将张作相等人送到东三省讲武堂学习。
民国成立后,随着张作霖的势力增长,张作相的职务也一路晋升,先后担任炮兵团长、旅长,成为张作霖的核心嫡系、陆军二十七师师长。

数次避位让贤


张作霖担任东三省巡阅使后,张作相兼任巡阅使署总参谋长。在与冯德麟、汤玉麟发生严重分歧后,张作霖深感需要有能力突出、值得信任的人辅助自己,于是任命张作相为东三省巡阅副使,地位仅在张作霖之下。


东三省总督府旧址

此时许多奉系元老手握重权,张作相深谙官场上树大招风的道理,婉言谢绝张作霖的任命。
张作霖只好退求其次,任命张作相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和奉天督军署的两署总参议,成为奉系集团幕僚之首。
当黑龙江省督军职务出空时,张作霖打算委派张作相出任。张作相考虑年龄和资历等因素,推荐了年长的二十七师师长吴俊升。
张作霖兼任蒙疆经略使后,准备让张作相担任热河都统。为笼络住原来冯德麟手下的军队,张作相坚持让二十八师师长汲金纯担任热河都统。

力主民生实业


在担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期间,张作相主张“固守关外,将养生息,训练士兵,扩充实力”,做了很多有益民生的实事。
建立了吉林省第一座自来水厂,铺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大学—吉林省立大学。严禁种植鸦片和吸毒贩毒。为抵制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修建了吉海铁路。


吉海铁路总站旧址

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在讨论对参与叛乱军官的处理决定时,吴俊升、杨宇霆等主张将这些人都杀掉,以绝后患。
张作相认为郭松龄已死,余下都是奉军精锐,对这些家乡子弟不要再追究。在张作相极力苦谏下,张作霖顺势让张学良全权处理,为东北军保存了重要将领和骨干力量。

不为权位所惑


皇姑屯事件一声惊雷,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奉系集团群龙无首、人心浮动。因张作相德高望重、深得人心,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召开紧急大会,推举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张作相退回公推书和印信,极力保举张学良接手东北军政大权。对张学良推心置腹表示支持,张学良因此对这位“老叔”十分尊重。


吉林市张作相官邸旧址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作相正在锦州为其父亲办理丧事,留守的吉林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代行职权。
这个熙洽是清朝宗室子弟,早就想依靠日本势力复辟清朝,趁机投靠了日本人。张作相虽然非常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当时东北军主力正在关内作战,精锐步兵和大部炮兵驻守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张学良遂任命张作相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意图挽救东北危局。
张作相认为东北军事机构在北平挂牌,深感耻辱而不受。

家族迭续抗战


日本关东军进攻热河时,张作相被委任为集团军总司令,统筹热河防守事宜。
但汤玉麟在热河经营多年,当地守军根本不接受张作相指挥。各部军心动摇,缺乏战斗准备,日军很快占领了热河全境。


热河战役示意图


热河失守后,心灰意冷的张作相辞去军职,在天津养花种草消磨时光。日本人多次许以高官厚禄,都被其严词拒绝。
1949年3月,这位近代历史上颇有影响力的奉系老将,在天津因病去世,走完了波澜起伏的一生。
张作相是奉系资深元老,其子张廷枢却参加了八路军部队。“九一八”事变时,张廷枢原本担任东北军十二旅旅长。后任一一二师师长,率部在古北口与日军激战。


中日军队古北口激战


在国民党消极抗战情形下,张廷枢毅然辞职投奔红色政权,组建“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积极发动群众扩展抗日队伍。后因患肝病离队休养,新中国成立前在北平去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