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在部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长与进步。但现实却常常不尽如人意,有人一路顺风顺水,快速晋升,而有人却仿佛在迷雾中徘徊,难以找到前进的方向。这其中,是否有人培养,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当排长时,同批战友的经历就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比我们早毕业一年的干部中,有一位同志,从一毕业就幸运地受到了某领导的关注。他的军旅之路,就像被精心规划过一般,顺遂得让人羡慕。排长干了两年,便顺利调为副连;在副连的岗位上仅仅两年,又被调至标兵连队担任指导员;三年后,摇身一变成为宣传股长;当了两年股长,又升任教导员;正营岗位上历练三年,进而担任师宣传科科长;三年科长任期结束,便荣升某团政委;担任政委四年后,又调到军分区任副政委。一路扶摇直上,顺畅无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批回来的干部,大部分早早选择了转业,即便个别到了副团级别,最终也转业了。这位一路顺畅晋升的同志,无疑是因为有领导的培养与提携,才能在合适的时机,被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向上攀升。而那些没有这样机会的战友,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独自航行的船只,没有灯塔的指引,只能自己摸索前行,进步的速度自然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偏离方向。
当年在部队,发展不错的人,大致可分为几类。第一类,是那些本事过硬的人,业务上堪称一绝,带团队更是一把好手。他们凭借自身的实力,在部队中崭露头角,赢得领导的赏识与信任,进而获得更多晋升的机会。第二类,便是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同志一样,有贵人相助。在贵人的引导与扶持下,他们能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实现自己的军旅目标。还有一类,是家境富裕,出手阔绰的人。不过,这类人的成功,有时难免让人猜测其中是否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有人培养,无疑是为自己的军旅之路插上了翅膀。它能让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资源、更精准的指导,从而进步得又稳又快。然而,对于那些没有这样幸运的人来说,也不应气馁,只要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终有一天,也能在部队这片广阔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