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在很多语境下,劳动者并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制造工作量,每个劳动者毛孔都流淌着被算计的焦虑。

这是胖胖这两天看到一些新闻,脑海里突然蹦出的一句话。

说实话,有时候胖胖我也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割裂、荒诞了,而且呢,经常让人哭笑不得。

这两天呢,胖胖看到观察者网还有几家媒体发布了一则新闻,在网上疯传,真的是挺搞笑的:

湖北武汉有家公司,这公司好像规模呢,还挺大的,要求呢,381名员工围绕董事长在年会上的讲话和公司管理规定,写学习心得体会,字数要求是800到1000字。

好像这都不算啥,问题是,如果字数不够,每少一个字就罚五块钱,写得超字数也不行,也罚五块钱。结果一位员工写了1398字,罚了6990元!

另外一位少了三个字,罚了15块。

而且呢,这些罚款的事儿,还成了公司年会的“通报内容”……听着是不是有点像一个笑话?

不知道大家看了是什么感觉,反正胖胖看了这条新闻,第一反应就是:

想罚钱就直说,干嘛搞这么多花样,偏偏让人写心得,搞得像是在学习,谁都知道这是想罚钱,糊弄谁?直接罚不行吗?

当真实生产力增长陷入停滞,管理者就开始制造"虚假劳动"填补空白。

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企业效益好的时候,管理都特别务实,大家都忙着工作、做项目,老板没空让你写什么报告,也不会让你参加无聊的集体活动。

可一旦公司开始面临困难、效益下滑,很多公司就开始用“形式”去掩盖问题,比如像胖胖之前也经历过的这每天开会、让员工写心得体会,甚至做操。

听着好像是为了增强凝聚力,但我们看到实质上,这些活动能带来什么实质性效果呢?

胖胖觉得,完全没有。

这些形式主义的操作,往往是公司管理层的一种焦虑表现。

效益不行怎么办?

不敢面对实际的困难,只能通过搞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假装自己在“努力”。公司本来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来解决问题,但他们偏偏选择了做这些“纸上谈兵”的事情。

就这种做法还真能让很多人觉得管理层很有思路,就好像自己在做事,其实是在消耗时间和精力,根本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很多企业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层的焦虑感就像是火上浇油,大家都想要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于是,就开始做些表面功夫。

这种焦虑的核心,就是他们害怕在外界面前显得不作为,所以就通过让员工写报告、做总结、搞集体活动来装出一副“有作为”的样子。

其实你想啊,如果企业能做好产品,能提高效率,员工是不是就会更有动力去做自己的工作?

可偏偏现在,不少企业老板认为,如果不给员工安排这些“无关紧要”的任务,他们就觉得自己在亏待员工,或者在自己亏本的情况下,不好意思给员工发工资。

于是,就把这股无所适从的情绪通过这些形式化的活动转嫁给员工,结果反而让员工无所适从。

你看那些写心得体会、做总结,完全没必要的报告,都是这种焦虑情绪的产物。

没有实质性改进的措施,只能靠这些“形式主义”来暂时填补老板心中的不安。

而且呢,对于员工来说,这种操作无疑就是浪费时间,搞得他们连自己的工作到底值不值钱都开始怀疑。

说到这些荒唐的活动,为什么越来越普遍呢?

根本问题就一个字——“卷”。

现在几乎很多行业都处在“卷”的氛围中,什么都得比别人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不然就容易被淘汰。

你看,很多时候员工为了保住工作,就不得不迎合这些没啥意义的活动,拼命做报告、参加活动,甚至做一些完全不该做的事。

拿胖胖身边一些做设计的“乙方”来说,原本一两份设计稿、一个方案就行了,现在呢?

有些为了取悦甲方,搞得十几二十份草图。

为什么?就是“卷”啊!公司效益不好,大家都在拼命加班,生怕做得不够好,客户不满意,甚至影响到能不能拿到项目。

这就像是企业的无形陷阱,做得越多,越容易被拖进这种形式主义的泥潭,最后成为一台没脑子的机器。

大家明明有实际问题要解决,却偏偏搞那些“总结大会”和“心得体会”,看起来每个人都很努力,实际上可一点实质内容也没有。

这种事不光发生在公司,社会各个层面也都有。

比如,有些公司为了“做大做强”,拼命搞年会、集体活动来鼓动士气,甚至把这些活动当成绩效评估的一部分。

可你想想,这些活动真能带来实际效益吗?

大家的时间都被这些没营养的事占了,工作质量降了,生活质量也受拖累,谁还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工作值不值得,做的事有意义吗?

所以,说到底,形式主义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大家习惯了表面功夫,忽视了实际操作中的根本问题。

公司没看到真正的经营问题,员工也没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

大家都在忙着做表面文章,在掩盖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企业管理不该只是搞“员工内斗”,也不该让员工做“表面功夫”或者“整人”,而是要关注生产力,注重员工创造力的激发,真正地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是让员工忙着写报告、做总结。

所以,这种形式主义背后呢,隐藏的是企业管理层的焦虑和对“虚假繁荣”的追求,而这种“繁荣”只是短期的、空洞的,最终会把企业拖向衰退。

像胖胖这种人呢,在一些公司里就根本混不下去,做不来俯卧撑、做不了蹲起,也不想写总结,跳操也没兴趣。

胖胖就觉得这些操作根本没啥意义。

如果企业能把精力放在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上,员工也自然能得到更好的激励。

而对于员工来说,双手也应该用来创造真正的价值,而不是为资本的恐惧编织遮羞布。

把遮羞布,扯下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