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物寄情

陈博志

当下,我正处于花鸟画创作的探索旅程之中,且这已然成为工作之余生活的构成部分。相较于人物与山水作品,花鸟画在展现特定主题的现实主义题材方面颇具难度,其更多是对物我两忘情境的追求,这正是其创作的难点所在。伴随人的具体形象在创作进程中逐步消解,人的精神于物象和笔墨的呈现中无处不在地展露,这成为了花鸟画题材较为隐晦的方面,无论是对创作者传达自我的能力,还是对观众欣赏投入的深度,均是一种考验。

缘物寄情,当下我的创作与何种物象产生关联?在笔墨的表情达意中寄托怎样的感情?在创作过程中的“我”如何体现?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落叶归根,我时常想起那片养育我的土地——海滨之乡,在那里水生植物极为繁茂,池塘、浅滩、沼泽、浮萍与憨态可掬的水禽是我对家乡的视觉记忆。借由毕业创作的契机,北漂七年的游子想在创作中探寻自己的根性所在,创作了“游”系列作品。“游”,既是我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亦是从“游观”这一传统中国画的观物方式中获取的灵感,借以表现青春力量的萌发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了形成对家乡环境的深刻体认,我仿照赵之谦客居温州期间考证品类的方法,广泛搜集素材并对景写生,包括:各类品种的睡莲、水生菖蒲、梭鱼草、荇菜、千屈菜、木贼等水生植物。通过从早到晚的细致观察,熟悉水生植物的自然结构、生长习性与各个季节的生长状态,如:睡莲早上盛放,午后逐渐闭合,至夜间完全收拢。在钻研的同时不断感受到考证物象的奇趣,因而也会以跋录的方式,将心得体会记录在形象旁边。在画面的处理中,我以兼工带写的方式,主要尝试表现水中花卉的开合浮沉、水禽的悠游休憩与水生环境的氤氲朦胧。

以我之眼观物,万物皆沾染我之色彩;以物之眼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在独自创作的时光里,我常思索:究竟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去再现心中之景?还是如那水禽一般享受徜徉其中的快意,与景相融,进而观照自身?我又何尝不是在游历于自然生发的创作过程当中呢?在其中,我不断掏空自我、涤除玄鉴、照见自己,面对经验、学识、阅历、素养等各方面的不足,并时常警醒自己锐意进取,不得懈怠。

2025.1.20

记于上海松江



陈博志,1997年生于山东青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花鸟专业硕士,专注写意花鸟画题材创作,现工作生活于松江。

【精选作品】



游·沉香-纸本设色-240x157厘米-2023



游·静水-纸本设色-180x97厘米-2023



游·憩-纸本设色-240x170厘米-2023



游·纳凉-纸本设色-180x90厘米-2022



游·采薇-纸本设色-240x190厘米-2022



清风徐来-纸本设色-180x97厘米-2022



盛夏-纸本设色-180x90厘米-2022



节气四屏-纸本设色-180x48.5厘米x4-2022



沉香卷-纸本设色-56x360厘米-2021



花间-纸本设色-90x90厘米-2021



映月-纸本设色-234x123厘米-2021



暖阳-纸本设色-180x90厘米-2021



游·沉香-纸本设色-180x90厘米-2021



味象-纸本设色-138x59cm-2021



曲园溪凫图卷-绢本水墨-33x195厘米-201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