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博文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他以书法的点画对应宇宙运动变化,以筋骨肉传达精气神的生命体,传达心迹、性情与精神境界。
无论对于传统还是对于现代,孙博文都有着自觉的继承和发扬,既是对时代的自觉,也是对民族的自觉。
孙博文所进行的尝试与突破,有效地成为了中国画革故鼎新和进行现代变革的表现方法和路径,也真实地反映了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的文化自信。
(文/张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
孙博文作品欣赏
《禅悟一径深》806cmX144cm 2002年作
《丹山霁色明》361cmX143cm 2001年作
《乘月天水合》144cmX361cm 2001年作
《霞光万道入水中》212cmX96cm 2002年作
《春和景明》361cmX144cm 2001年作
《但愿人间意珠圆》244.5cmX123cm 2001年作
《东风一笑春无边》178cmX96cm 2000年作
《霁后霞光》787.5cmX143.5cm 2002年作
《驱山走海挥彩笔》123cmX244cm 2001年作
画家简介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鸿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