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期间
法官、法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员、
诉讼参与人、社会公众等各界代表
以建设者、使用者、见证者等身份
参与其中
他们与数字法院有怎样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以下简称奉贤区人民法院)
奉城人民法庭法官助理梅杨的讲述
问:
听说你参与建设的应用场景,是上海法院首批嵌入审判办案系统推广使用的应用场景?
梅杨:是的,这个场景的名字叫“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示预警”。我之前在民事审判庭、商事审判庭工作过,发现一些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中,个别被告打着委托理财的幌子,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实。即使法院依法判决他们赔偿相应损失,案件结束后,他们还有可能继续实施非法行为,导致更多的受害者出现。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达到一定金额或者涉及一定人数,就可能构成犯罪。但是,由于数据未实现完全畅通,民事案件的承办法官无法立即获知被告在他案的情况,可能将实质的“非吸”纠纷作为普通民事案件处理,导致犯罪分子逃脱刑事制裁。
困局如何解?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期间,我们联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申报研发了“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示预警”场景模型,通过将不同法院、相同被告所涉的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及涉案金额进行累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向承办法官发送预警提示。
问:
作为探索者,你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梅杨:最大的挑战是确定筛查规则。如果筛查规则设置的过严,可能一条预警线索也没有。如果筛查规则设置的过宽,可能会找到很多线索,但又不准确。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我们研究后发现,可以根据风险度排序。因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进入民事诉讼程序,如果法官判断涉刑,会裁定驳回起诉,并移送公安处理。这就意味着,驳回起诉案件的被告存在着较大涉刑风险,所以我们在拟定筛查规则时,首先将起诉达到一定次数、结案方式为驳回起诉的案件被告筛查出来。
这样的挑战还有很多。虽然过程艰辛,但最后场景成功嵌入审判办案系统,我也荣获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能够惩治犯罪分子、避免更多人受害,是我们的本心。
问:
你在数字法院建设工作审判管理监督应用场景业务专班期间,主要从事哪些工作?
梅杨:主要是规程制定和沟通协调。在数字法院建设期间,每个方案、机制的出台和实施,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配合、多个法院的协作。举个例子,截至目前,上海法院已研发场景模型900项。相应模型每天24小时滚动筛查,发送提示预警,成效如何?如果法官一次收到的预警信息太多,来不及处理,该怎么办?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分管院领导和数字法院建设专班研究后,提出优化场景提示方式。为此,我们尝试建立分级、分类推送机制,也就是按照场景提示内容对于审判辅助的重要程度,为法官们展示不同的提示方式。
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联系业务条线,明确各应用场景的轻重缓急系数;然后对接信息技术条线,确保技术上的可行性。另外,我们在排查中发现,个别场景推送频繁且法官反馈的“无帮助率”比较高,就需要重新评估该场景的实效性,通过与项目组协调修改等方式,避免造成信息冗余。目前该项工作还在有序推进中。
问:
你在专班期间,还参与了上海数字法院的推介工作,而且是向外国友人进行推介?
梅杨:对的。近年来,经常有外国代表团访问上海法院,为更好地向他们介绍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实践,我们组建了宣介小组。作为其中一员,我承担了部分宣介稿的写作工作,也收获了珍贵的经验。
一是“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比如,为了说明数据综合使用的作用,我们尝试援引国际通行事例——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相关分析,啤酒和纸尿裤摆在一起销量更高。与此类似,单独看一类数据,也许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将不同类别的数据互联互通以后,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
二是“了解双方的共通点”。比如,在撰写泰国代表团来访宣介稿之前,我们查阅了泰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审判情况,了解到网约车治理是双方共通的需求。上海法院研发的“网约车司机禁业限制风险预警”应用场景,为加强网约车司机管理开辟了新路径,于是我们有针对性地介绍了这个场景的研发原理和使用情况。
讲好上海数字法院故事没有终点。现在,我回到奉贤区人民法院,仍然在撰写法宣文章、报送信息简报,继续宣介数字法院建设的“奉贤”经验。
问:
从探索者到组织协调者,再到宣传推介者,三次转变中,你收获了什么?
梅杨:首先是跳出舒适区的勇气。在数字法院建设过程中,困难是肯定存在的。但是通过一次次修改完善,我们最终攻克所有难关,这样的机遇对于我而言难能可贵。
其次是更多的理解和共情。在基层法院参与研发场景时,我对个别的相关工作要求并不是特别理解。但等我真正参与进来,理解了顶层设计的考虑后,做事情就更加得心应手了;真正理解组织协调工作的缜密后,也体会到了所有人的不易。
问:
如果对数字法院建设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梅杨:希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法院建设成果能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给更多人带来帮助。
来源丨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审判管理办公室
文字:梅杨
责任编辑:沈芳、吕曼菲、郭燕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