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词作者: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赏析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立志高,抱负大,以“王安石变法”名垂千古。王安石一生仅留下二十九首词,不拘一格,有《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样被苏轼称羡的精工之作,也有平白如话的作品。从精神旨意上看,所有词作都蕴含了他独特的性情与高远的襟怀。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存世。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北宋人开始大量创作。以王安石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南宋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这首词,学者普遍认为是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时所作,但王安石曾两次出守江宁,此词作于哪一次,尚无确证。江宁即今南京,古称金陵,为六朝首都(故词中称“故国”),历史沧桑,底蕴深厚。文人墨客一至此地,易发吊古之幽思。作为政治改革家和散文巨匠的王安石,其怀古之作不同凡响。

上片写登高所见。时当晚秋,金陵天气肃杀,万物开始凋零。而云翳消散,视野澄明,故登高瞭望即可纵目千里。“澄江似练”出自南朝诗人谢朓的名句“澄江静如练”,“翠峰如簇”则是王安石自己的创造,二句不仅对仗非常工整,且布景十分大气,俨然展开一幅长线与散点俱全的千里江山图。在这视野广阔的长卷里,作者抓取一些活动着的物象着力描绘——来来往往的船只、渐渐西沉的太阳、西风中飘动的酒旗——写出了江边水上的人间烟火气。随着时间推移,日落后的景象也被作者勾画出来。“彩舟”“星河”均有唐人诗典,如杜甫有“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彩舟”,白居易有“耿耿星河欲曙天”,此词将这些意蕴融入,却不着痕迹。黄昏时,在彩舟对照之下,暮云不显浓艳;入夜后,风吹起波浪,宛若繁星,惊起一行白鹭。这几句空间构图之妙、时间推移之巧,值得细细体会。尽管作者已带给我们无比美好、生动的观感,但他还是认为自己的描绘未能传达眼前景物之美,发出“画图难足”的感慨。上片以此赞叹之语收束,余味无穷。

下片写所思所感。如此江山,原应唤起人的德性,以期抵达天人之境。然而历数往昔朝代,定都金陵的统治者不知励精图治,争相追逐奢华享乐,从定都到覆灭往往不过几十年。“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出自唐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张丽华是陈后主宠妃,“楼头”指后主为其打造的金碧辉煌的楼阁。隋军大将韩擒虎已临城门,陈后主还在后宫寻欢作乐,以致被俘虏。三百多年后,南唐后主李煜重蹈了陈后主的悲剧。生长帝王家的陈后主、南唐后主,其生命从荣到辱,实在令人嗟叹。嗟叹亦枉然,金陵作为首都的旧事全都随着这江水流逝了,无法挽回。如今呈于眼前的,只有这深秋的自然景象。可令人愤慨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此句融化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是陈后主作的《玉树后庭花》,全诗描摹赞美嫔妃们的容态姿色,由于此诗之传播伴随着陈朝灭亡,历来被视为亡国之音。杜牧将《玉树后庭花》的流行归于歌女,却不知,只要统治阶层沉迷奢华,不思进取,这种靡靡之音就不会消亡。立志改革的王安石对自己所在的阶层敲响了警钟。

此词布局谨严且富有张力,用典绵密,臻于化境,寓意高远而发人深省,难怪令苏轼都赞叹不已。

撰稿:肖亚男

诵读赏析:房明震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