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风借力,青云志在何方?

薛宝钗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被众人赞为“出人之上”。

可这“青云”究竟是何物?若说是高洁云天,倒不如说是权贵阶层的金顶朱门。

大观园众女儿皆以柳絮自伤飘零,唯独宝钗反其道而行,将无根之物吹捧成“扶摇直上”的野心家。

这哪里是咏柳絮?分明是借物明志,暗藏心机!

试看彼时贾府已露颓势:探春哀叹“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黛玉自伤“嫁与东风春不管”,唯独宝钗眼中只见东风可借、青云可攀。

她早将目光投向贾府之外——贾雨村官至大司马,协理军机,正是这阵“好风”的最佳人选。



二、“钗于奁内待时飞”:脂粉堆里的政治联姻

贾雨村早年落魄时曾作诗“钗于奁内待时飞”,巧的是,“时飞”正是其表字,“钗”则直指宝钗名讳。

这般谶语般的巧合,岂非曹公埋下的草蛇灰线?

当贾府倾塌、宝玉出家,守着活寡的宝钗怎甘寂寞?贾

雨村休弃丫鬟出身的娇杏另娶高门,恰似薛家当年为攀附贾府编造“金玉良缘”——两个精于算计的利己主义者,岂非天造地设?

更有趣的是,宝钗一面讥讽贾雨村“黄天暑热还跑来钻营”,一面自己顶着毒日头往怡红院“驱热”。

作者早借袭人一句“倒是你说说罢”点破:这分明是五十步笑百步,宝钗讥讽他人趋炎附势时,连自己的裙角火星都顾不得了!



三、从“停机德”到“青云志”:宝钗的仕途经济学

宝钗劝宝玉读书考功名时,总爱搬出“辅国治民”的大道理,可她眼中的“治国”实为“治利”。

薛蟠靠贾雨村草菅人命逃脱官司,贾赦借贾雨村强夺石呆子古扇,这些腌臜勾当哪件离得开宝钗口中的“好官”?

她推崇的“青云路”,本就是踩着无辜者的尸骨铺就的。

当贾雨村为攀附四大家族构陷石呆子时,宝钗正忙着替王夫人管家立威;

当贾雨村官至大司马时,宝钗的牡丹签上“艳冠群芳”四字愈发刺眼!

——这对男女一个在官场钻营,一个在内宅筹谋,看似殊途,实则同归:都要借他人骨血暖自家床榻!



四、金簪雪里埋,终成权势祭品

高鹗续书让宝钗守节而终,实是看轻了这位“冷美人”。她既能在大观园诗会上逆势高歌青云志,又怎会为封建礼教殉葬?

贾雨村虽卑劣,却是乱世中难得的“潜力股”——正如当年薛家攀附贾府般,改嫁贾雨村正是延续“好风借力”的最佳策略。

可机关算尽者,终被聪明误。

贾雨村后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时,宝钗的“青云梦”亦将随大厦崩塌。

曹雪芹早用“金簪雪里埋”判词点破:这朵牡丹纵然攀上青云,也终将被冰雪掩埋——不是败于命运,而是死于自己亲手浇灌的欲望之毒。



结语:

薛宝钗与贾雨村的“姻缘”,恰似一面风月宝鉴:正面看是才子佳人的佳话,反面照却是权力交易的腌臜。

当“好风凭借力”变成“飓风掀屋顶”,这对野心家夫妇的结局,或许比“白茫茫大地”更显讽刺——毕竟,雪地里埋的不止是白骨,还有无数个“待时飞”的金钗,在等待下一阵吃人的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