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贾平凹在67岁时,曾写过一篇“人生十悟”。
其中一悟中,他犀利说道:
“世界是现实的,人们并不在意你曾经如何,只会根据你现在的位置,仰望,或者轻视。”
回首前半生,贾平凹曾因为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被誉为文学鬼才,备受推崇;
也曾因为代表作《废都》遭禁16年,被痛批是“流氓作家”,几近被雪藏。
尝尽人世炎凉,看遍人情冷暖,贾平凹决定把人生感悟,融入自己70岁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里。
这是他写得最慢的一本书。
这本书,酝酿十年,写了两年,改了四遍,才付梓出版。
它就是《暂坐》。
书中,贾平凹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以茶庄老板海若为首的12位都市女性群像。
茶庄生意兴隆时,众姐妹常在一起聚会谈心,无论哪个姐妹遭遇困难,大家都会仗义相助。
可当茶庄卷入官场风云,大家却纷纷作鸟兽散,往日门庭若市的茶庄,也瞬间变得破败冷清。
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
贾平凹的文字如同锋利的剪刀,撕开茶庄和睦表象下,纷繁善变的众生相。
行走世间,谁不曾感受过世事人情的反复无常?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
很多看上去情深义重的关系,说到底,也不过各取所需的交易。
一段关系之所以走向崩裂,大都是因为彼此不再有利益往来。
1
利益,是关系的黏合剂
书里的故事,发生在西京一个叫“暂坐”的高档茶庄。
茶庄老板名叫海若,她和当地十一名身份各异的女子并称“西京十二玉”,常常在茶庄联络感情。
在外人看来,十二朵姐妹花漂亮且有钱,堪称新时代女性的范本。
可实际上,姐妹们背后,有着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比如老板娘海若,和政府官员发展了不少灰色交易,众姐妹谁要拉生意、谈合作,都要仰仗海若,给自己介绍广告商。
还有开家具店的司一楠,认识很多酒店的老总,平日众姊妹谁有客来,都是让她去酒店交涉,给大家订到最低价的房间。
姐妹团之外,有一个特殊的男性,和大家来往甚密。
他就是大作家羿光。
羿光常常受海若邀请,来茶庄和众姐妹聚会。
在外头,羿光一幅书法就能卖上十万元,在这里,他却常常把自己的字画送给众姊妹,让她们送礼或收藏。旁人都羡慕十二位姐妹,能得到大作家价值不菲的墨宝。
可事实上,羿光在私底下,和所有姐妹都有着见不得人的钱色交易。
羿光家里有一个柜子,摆放着长长一排的小瓷罐,每一个瓷罐里,都有一根头发。
那是羿光和每一位姐妹发生关系时,他偷偷保留下来的。
事成之后,羿光都会送对方自己的字画,这些字画光拿去卖,就能赚到不少钱。
看似光鲜体面的关系,背后其实都是各取所需的利用,都是为了满足各自的私欲。
对此,贾平凹借海若之口,辛辣地总结道:
“蒜剥了皮都光光洁洁的,咬嚼了只有自己知道又辛又臭。”
在利益的镜子下,人性贪婪、虚荣、势利的弱点,暴露得一览无余。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何尝不是这样?
为了争名逐利,费尽心思地钻营各种关系。
有些人,为了拉拢生意,对各路权贵溜须拍马,极尽奉承;
有些人,为了高官厚禄,不惜拿着钱财厚礼,贿赂掌权之人。
你永远不知道,人为了钱财权势,会使出多少处心积虑的手段,搬弄多少见不得光的伎俩。
说到底,逐利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运行的法则。
再牢不可破的关系,也逃不开各怀鬼胎的利用和算计。人逐利而行,无可厚非。
只不过野心过大、欲望过盛,终将引人不断下沉。
当彼此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关系就成了滋生邪念的温床,拖曳着人加速滑向深渊。
2
利益面前,最能见识人心
马伯庸说过一句扎心的话:
“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的,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
用这句话,形容书里严念初和应丽后的友情,再合适不过。
书里,严念初是做医疗器械生意的女老板。
她曾因为得到口腔医院王院长的照顾,生意打开销路,挣到不少钱。
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王院长之所以帮助严念初,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王院长有一个朋友胡老板,因为扩建工程,需要借1000万周转。
王院长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严念初,答应她只要能借到1000万,以后有单子会第一时间想到她。
严念初眼馋王院长的大单,可她手头没有这么多钱?
百般思量下,她把眼光盯上了姐妹团里,最富裕的应丽后。
严念初找到应丽后,对她说只要借1000万给胡老板,胡老板每月都能还她50万作利息。
为了让应丽后放心,严念初还和王院长一起,以担保人的身份,在应丽后面前签了保证书。
面对高额的利润,应丽后动心了。
她甚至没有仔细看保证书,就爽快借了钱,从此开始坐等起每个月50万进账。
前3个月,胡老板还算信守承诺,每个月都会往应丽后卡里打50万。
可没想到第4个月,胡老板就因为资金链断裂,中途跑路了。
应丽后联系不上胡老板,打算找严念初和王院长拿回本金。
没想到,严念初在保证书上签的是“连带担保人”一栏,逃避了还钱责任;而王院长手头资金紧张,根本还不上钱。
应丽后气不打一处来,她疯狂拨打严念初电话,想要讨个说法。
严念初却把手机早早关了机。
应丽后不会想到,严念初给自己介绍生意,主要目的是巴结王院长;而王院长之所以签字,也是因为他每个月都能从50万利息中,拿到抽成。
几个人看似互帮互助,背后却有着环环相扣的利益关系。
人性的算计和曲折,一旦被戳穿,着实让人脊背发凉。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感情,当你身上不再有利可图,这段关系便会立马破裂。
在利益合作面前,你越是轻信于人,越可能被暗中利用;越轻易交付所有,越容易被无情辜负。
与人相交,万不可因为一时小利,对人掉以轻心。
凡事多留心眼,别太相信人,而是相信人性。
当你明白人心的幽暗复杂,接纳关系的参差多变,方能在这利益与欲望交错的世界中,周全好自己。
3
没有永恒的关系
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几番讨债无果后,应丽后找到海若求助。
可还没等两人想出解决方法,海若先自顾不暇了。
有人来她的“暂坐”茶庄闹事,混乱之中,发生了煤气爆炸。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姐妹花中辛起的老公,故意来砸店的。
原来,前段时间辛起和老公闹离婚,为分家产的事纠缠不休。
辛起便向海若哭诉,说老公想侵吞家产,还经常家暴自己。
海若听得义愤填膺,便叫来众姐妹,趁辛起老公出差时,帮辛起把家里所有东西搬空了。
海若本以为,此举是在为姐妹两肋插刀,仗义相助。
可她并不知道,辛起和老公之所以要离婚,是因为辛起出轨了一个港商。
在分家产一事上,辛起自知理亏,又不甘心一无所得,所以才叫来海若,让她为自己出头。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此事很快传到了辛起老公那里。
他盛怒之下来到海若的茶庄,不仅把门面砸了个稀巴烂,还无意间引发了煤气爆炸。
事情闹大后,海若被检察院带走接受调查。
这一查不要紧,海若和一众高官的权色交易,也随之浮出水面。
事情败露后,海若被羁押进了看守所。
听闻消息,那些曾经和海若往来甚密的人,也都纷纷作鸟兽散。
辛起去了俄罗斯,海若的情人跑去了马来西亚,茶庄的其他姐妹,也都下落不明。
这群外表富贵光鲜的人,关系就像茶庄的名字一样,只能“暂坐”片刻,难以长久,徒留看客无限唏嘘。
杨绛说过一句很通透的话:
“当你身处高位时,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会看到世态真相。”
人与人之间,一旦断绝了利益往来,再深厚的感情,也会变得形同陌路。
那个曾和你情同手足的同伴,会为了自保,在你置身困境时,同你划清界限;
那个曾受你帮助的人,会为了争权夺利,在你落魄之时,对你极尽排挤打压。
人情如纸张张薄,事事如棋局局新。
一旦你对别人没有了利用价值,关系也往往分崩离析。
在世间的浮华名利场上,永远别逆着人性,去赌关系、赌情谊。
否则,你交付了全部真心,很可能却输得一败涂地。
4
对于众姐妹的关系,贾平凹在书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
“她们就是个蜂团,看似酿着甜的蜜,实际流的却是自身的毒。”
几姐妹曾经交情颇深,但当面临利益的冲击,心底的幽暗和算计,便暴露无遗。
说到底,利益在哪,人心就在哪。
利益越是盘根错节的地方,越容易上演人心博弈、关系翻覆的大戏。
与其高估某段感情,不如事先做好防备,不对人注入过多的期待。
对关系祛魅,对变化释然,方能减少被人性所伤。
当你看透了这些关系的本质,自然能在世间的浮华名利场上,活得游刃有余。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