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指南将为临床诊疗带来哪些关键指引?一起抢先了解。

撰文丨毛毛

“有钱难买老来瘦”?千万别信。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以肌肉含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老年综合征,可增加衰弱、跌倒、残疾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疾病负担沉重。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肌少症将成为我国老年人的重大健康问题。为了规范肌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联合发布了《中国肌肉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新指南》)。本文将整理该指南的要点内容,以飨读者。

一、重视肌少症的四大危险因素

在肌少症的防治中,依据危险因素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并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展开早期干预,对延缓肌少症发病进程、控制疾病发展意义重大。《新指南》明确指出,高龄、低体质指数、低体力活动水平以及营养不良,均为引发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二、规范化诊断流程有助于早期发现肌少症

01

诊断指标与工具

  • 低肌量:推荐采用四肢骨骼肌肌量指数作为肌量判断指标。双能X线测量男性肌量<7.0kg/m²、女性<5.4kg/m²,或多频生物电阻抗测量男性肌量<7.0kg/m²、女性<5.7kg/m²可诊断为低肌量。这是基于现有研究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性和参考标准的综合考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指标。

  • 低肌力:以握力作为肌力测量指标,男性握力<28.0kg、女性<18.0kg可诊断为低握力。握力测量便捷,且与下肢肌力相关,能反映整体肌力状况,多项研究证实其与不良结局相关。

  • 躯体功能障碍:采用日常步速、5次椅子站坐试验、简易体能测试量表(SPPB)作为测量指标。步速<1m/s、5次椅子站坐试验≥12s、SPPB评分≤9分可诊断为躯体功能障碍。这些指标从不同方面评估躯体功能,为全面判断肌少症提供依据。

02

筛查与诊断流程

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可通过小腿围(男性<34cm,女性<33cm)联合握力(男性<28.0kg,女性<18.0kg)或Ishii评分(男性>105分,女性>120分)进行肌少症筛查。如发现 疑似患者,进一步测量肌量、肌力和躯体功能以明确诊断。诊断流程的规范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肌少症,提高诊疗效率。


图1 肌少症筛查与诊断流程

三、需根据肌少症的分型及分级,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1

临床分级与分型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同时存在低肌力、低肌量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诊断为严重肌少症。病因分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肌少症,继发性又可细分。还可根据共病情况分为肌少症性肥胖、肌少-骨质疏松症等不同表型。这种分级和分型方式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全面地认识疾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02

临床不良结局

肌少症患者发生死亡、跌倒、骨质疏松性骨折、残疾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可能增加,男性风险暂不明确。了解这些不良结局,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干预。

四、综合干预是肌少症治疗的核心策略

01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共病情况,制定个性化、以抗阻训练为核心的训练计划,并结合营养状况给予适当营养补充。对于继发性肌少症患者,同时进行病因治疗。这一综合治疗原则强调了多因素干预的重要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02

运动治疗

抗阻训练可有效提高肌少症患者肌量、改善肌力和躯体功能,推荐每周进行2次。中国传统心身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也能有效改善躯体功能,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运动治疗是肌少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需注意运动安全,避免损伤。

03

营养补充

推荐使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等营养补充剂,可改善肌力。对维生素D缺乏的患 者,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蛋白质可改善肌力和肌量。营养补充联合运动干预效果优于单一干预方式。

04

其他治疗

对于存在运动困难或主观运动意愿较低的患者,可使用肌肉电刺激作为补充治疗手段,但目前证据质量较低,仅为弱推荐。这为特殊患者提供了一种辅助治疗选择,未来需更多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图2 肌少症治疗策略

小结

随着老龄化加剧,肌少症成为我国老年人重大健康问题。《新指南》的发布意义重大:

  • 明确了高龄、低体质指数、低体力活动水平和营养不良等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在诊断方面,制定了低肌量、低肌力和躯体功能障碍的诊断指标与工具,规范了基层筛查及后续诊断流程,利于早期发现疾病。

  • 治疗上,强调个性化综合治疗,以抗阻训练结合营养补充为主,对继发性肌少症进行病因治疗。运动治疗中,抗阻训练和中国传统心身运动各有成效,营养补充推荐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对维生素D缺乏者联合补充维生素D。针对特殊患者,肌肉电刺激可作补充治疗手段。

  • 在临床分级、分型与不良结局方面,分级分型有助于精准诊疗,而明确肌少症患者死亡、跌倒等多种不良结局风险升高,便于医务人员开展风险评估与预防干预。

该指南为肌少症的防治提供了全面、科学的指导,助力提升我国肌少症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中国肌肉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5, 105(3): 181-203.


责任编辑丨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