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开展市级基层法治观察典型选树,长宁榜上有名,喜获多项荣誉。

从获奖情况不难看出,这些法治观察建议观点突出、主题鲜明、极具长宁特色,不仅能深入基层找准问题所在,更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价值。同时,基层法治观察员也充分发挥前哨作用,紧贴工作实际、注重总结提炼,体现出较高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度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建议:

《关于加强养老社区预收费资金监管的法治观察建议》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预收服务费、会员费、保证金等预收费模式在实际运营中较为常见。

这种模式虽普遍存在但也有一定弊端。如养老社区经营主体出现不按合同履行义务、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等情况,更有甚者“卷款跑路”,则将导致消费者维权退费困难、监管部门监管难度大,社会风险加剧。

相较于其他消费领域的预付费模式,养老服务行业的预付费关系着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如此一来,规范养老社区发展与管理、防范化解预付费风险等显得迫在眉睫。


来自长宁公证处的陶瑜发现这一问题,并在基层法治观察建议中表明观点:养老社区作为养老领域的新业态模式,首先要明确“养老社区”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保持监管政策的统一性和全面性;建议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养老社区采用白名单或备案机制,明确纳入监管的具体认定标准并加以引导。从实际操作来看,建议探索采用多元化的预付资金监管措施,如引入公证提存方式。消费者可以将预付费存入公证机构专用提存账户,当达成养老服务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时,再由公证机构将提存的预付费支付给养老社区或相关方。不仅如此,陶瑜还建议制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采取多项措施以加强对养老社区大额预付费资金的监管,包括建立专用账户制度,设定资金存管金额的上限比例,要求缴纳专户保证金,设立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等。

据了解,2024年,上海市民政局制定发布《上海市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实施办法》,明确了“预付费限额”“预付费风险保证金”“公证提存”等多条建议。陶瑜表示,这些建议均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奠定政策基础。在提出观察建议的同时,长宁公证处也率先探索,转化建议举措,建立了全国首家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今年将进一步探索向养老等领域扩展。

2024年度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建议(提名):

《关于完善失智失能独居老人监护机制的法治观察建议》

北新泾司法所法治观察员刘畅的这份法治观察建议,源于基层治理中的真实案例。

辖区独居老人陈阿姨失能失智,又没有合适的法定监护人承担监护职责,为了帮助陈阿姨解决就医养老等问题,居委会工作人员来来回回忙活了很久,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由长宁区人民法院判决陈阿姨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居委会为陈阿姨的监护人。

在长宁辖区,和陈阿姨有着相似状况的老人并不算少。当无法定监护人的独居老人出现失能失智等情况时,他们的养老和合法权益维护就会成为急事、难事。对此,刘畅在法治观察建议中,为这些老人发声,切实帮助他们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出建立双向联动的发现机制,如街道、居委会与民政、公安等部门共同构建独居老人发现机制;建立健全公职监护预警联动机制,对独居老人等有可能启动公职监护机制的对象,进行提前排摸,避免被监护人面临无人监护等风险情况;在老人确无适格监护人的前提下,建立公职监护预警机制,以便相应情况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启动公职监护流程;建立公职监护人监管机制,实现双向监督,保护失能失智老人的合法权益。


如今,其中的“双向联动的发现机制”的法治观察建议已在北新泾街道落地、实践。他们立足AI社区先发优势,持续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围绕“治理数字化”,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对接,逐步打通特殊老年群体的数据共享渠道,畅通数据流动,探索建立独居老人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平台。除此之外,北新泾街道还不断探索完善各相关部门和居委会的协作配合机制,如居委会和服务办共同制定了监护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特殊老人人身和财产的依法监护。

值得一提的是,该建议也得到了区人民法院、区民政局的响应。目前,区民政局建立了《探访关爱服务应急处置预案》,依托“数字民政”实现对特殊困难老人的关护;区人民法院牵头与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区妇联、团区委等会签了《长宁区公职监护联动机制实施细则(试行)》,探索建立了全市首个区级公职监护联动机制,明确了公职监护人的适用原则、适用顺序、制定程序等,该《实施细则》以联动机制为源动力,为监护人缺失的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适用公职监护明确了工作指引。

2023—2024年度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员:

长宁区人民法院 荣予畅

荣予畅是来自长宁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基层法治观察员。工作中,荣予畅有多重身份,她不仅是一名基层法治观察员、法官助理,也是一名信息员。

怀着对法治的憧憬、对司法审判工作的向往,荣予畅成为一名法官助理,以参与一线司法实践的热情,全心投入到基层法治观察工作中。扎根于基层法院,能够接触到的案例很多很多,她深刻认识到通过法治实践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这些经历也让她更善于从司法实务中观察到完善法治体制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员岗位上,荣予畅日常会收集到审判一线的法治线索,观察基层司法审判实践的发展、瓶颈和困难,并通过司法大数据来深挖司法案件背后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就拿跨境电商的相关纠纷来说,该领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国外被起诉的情况亦有发生。在对涉跨境电商民商事纠纷案件深度梳理的基础上,她分析了跨境电商企业经营风险并提出了五方面建议对策,该份建议反映了上海司法审判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作为一名基层法治观察员,从2023年开始,她参与报送了法治观察建议77篇。如何将涉诉群众的诉求转化为推动法治进步的力量,荣予畅始终在尝试。正是得益于基层法治观察员的身份,让她有机会把基层司法难题、社会治理难点通过法治观察建议等形式来推动解决。

据了解,由长宁区人民法院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区体育局、区市场监管局等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游泳场所未成年人保护实施意见》,就是从荣予畅和相关部门一起参与提出的法治观察建议出发,进而形成共识,有效推动着游泳场所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解决。

图片由区委依法治区办提供

撰稿:闫 漫

编辑:李冰倩

责编:高 琴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