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申城寒潮来袭,各社区纷纷行动,为老人筑起温暖的避风港。虹口区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中心等机构,自2月7日起,开启了“暖”服务模式,其中养老机构和长者照护之家的短托照护服务,为老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日益凸显。他们既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又难以割舍对家的眷恋。短托照护服务应运而生,成为家庭养老与专业机构养老之间的桥梁。像三门路的长者照护之家,是2024年新开业的养老机构,与江湾镇街道市民驿站比邻而居,以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喘息式照护服务,有效缓解了家属的照护压力。

然而,短托照护服务要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还需在“短”与“护”上深耕细作:短托之“短”,不仅在于时间的灵活,更在于距离的便捷。理想状态下,老年人应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就能找到提供短托照护服务的机构;在“护”方面,除了基础的生活照料和专业医疗护理外,更应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特殊照护,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提升生活质量。

市民政局日前发布的《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鼓励短托照护常态化,这无疑为短托照护服务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短托照护应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优化服务的供给模式。

栏目编辑:潘高峰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方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