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医保局积极探索开展 “慢性病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付费改革试点” 工作,将原先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 6:3:1 的分配方式进行倒置,明确 “慢性病包干” 下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 2:5:3 的全新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医疗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 “三医” 协同治理,分级诊疗效果逐步显现。
建立慢性病管理体系,实现县乡同质管理
医保、卫健部门组建联合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慢性病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依托,组建 “1+N” 慢性病管理服务指导组,对辖区内慢性病集中分类管理。以乡镇为单位、村(社区)为核心,组建 “15+N” 慢性病管理服务团队,对辖区内慢性病患者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慢性病患者动态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风险评估、用药指导。根据慢性病诊断、治疗难度和每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制定相应的分级转诊流程,做实分级诊疗,形成村级为主、乡镇管理、县级统筹的三级慢性病综合服务网络。
保障基层药品供应,规范慢性病诊疗服务
依据国家药品目录,结合本地实际用药需求,确定全县统一的慢性病药品采购目录。完善药品需求和短缺登记制度,各乡镇医院指定慢性病保障联络员,跟进落实,实现 “登记”“上报”“采购”“配送” 流程的闭环管理,牵头医院慢性病药房汇总,统一采购配送,让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拿药,减轻病人往返负担。依托智能监控系统,规范慢性病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优化资格申请服务,完善慢性病电子档案
健全慢性病资格申请 “线下 + 线上” 多渠道办理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慢性病资格认定服务水平。参保人通过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小程序、“皖事通” 或村卫生室服务终端,自行或由乡村医生协助线上提交慢性病申报材料,临床专家线上审核鉴定,逐步减少书面证明材料,简化申报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下发慢性病试点人群名单,由乡村医生组织摸排,以村(社区)为单位,由各村(社区)卫生室统一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电子健康档案,对辖区内慢性病试点人群实行分类动态管理。
前移医防融合关口,提高基层服务质效
在两所县级公立医院设立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立 “医疗 + 医保 + 健康管理” 联合协作机制。指定医生承担慢性病门诊诊疗工作,同时发挥医保专员和健康管理专员协同作用,加强医保政策宣传、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登记管理和重点人群随访等。以村(社区)卫生室为阵地,借助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资源,定期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慢性病健康教育宣讲,定期向城乡居民推送政策法规、健康指导、用药常识、饮食指导等科普知识。规范诊疗行为,落实分级诊疗,让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医保服务。健全药品配送渠道,打通慢性病服务 “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林国玉)